文化文化要闻

趣谈称谓

2022-06-10 09:26:18 来源:河北新闻网

扫码阅读手机版

□曹福军

在汉字当中,夫,通常就是指丈夫,与妻对应。夫是一个象形字,像站着的人形,引申开来,泛指成年男子,从事体力劳动。有夫字称谓者,一般都是平辈,可以兄弟相称,兄友弟恭的意思。

父,即父亲,与母对应,即男性长辈的称谓。有父字称谓者,一般指长辈、长者,刘禅就尊称诸葛亮为“相父”。

按照传统文化,应先为夫,才能成为父。夫,比天还高,号称男子大丈夫。据《谷梁传》记载:“男子二十而冠,冠而列丈夫。”若非大丈夫,岂敢忝列于父亲行列呢?因此,为家庭遮风挡雨,养老育小,才是对一位丈夫起码的要求。此外,丈夫还应有所作为,至少要有理想、有担当,正所谓“丈夫贵久要,焉念睚眦仇”。

甘肃张掖有座山西会馆,其中的关帝庙匾额题字:“乃大丈夫。”短短四个字,出自阎锡山手笔。关羽堪称江湖豪杰、人中丈夫,后人纷纷仰慕。

显然,由丈夫转化为人父,绝非易事。父系亲属长辈,多以叔伯相称,平辈之间,常称为叔伯兄弟、堂叔伯兄弟等。母系亲属长辈,一般是舅父、舅母与姨母等。毕竟,中国幅员辽阔,辈分的称谓也是各不相同,五花八门。

比如四川,外婆一般叫婆婆;小姨,则称娘娘。再以舅姑为例,则不单指舅舅与姑姑了。唐代朱庆馀的《近试上张水部》写道:“洞房昨夜停红烛,待晓堂前拜舅姑。妆罢低声问夫婿,画眉深浅入时无。”其中的舅姑,专指公婆。看来,人与人之间都有不同的称谓,各地方、各民族,都有约定俗成的规范名称。

称谓也暗藏着有趣的变化与异化现象。先说有趣。姑父,一般称为“父”;姨夫,一般称“夫”,两位长辈亲属,对于同一个晚辈来说,虽说辈分相同,称谓反倒各异。虽然姨夫是长辈,却丢了一个“夫”字,难怪有句俗语:“姑舅亲,辈辈亲,砸断骨头连着筋;两姨亲,蔓菁根,离了姨娘永不亲。”

尽管如此,姨娘疼外甥,胜过姑姑疼侄子。此外,众多独生子女,相继为人夫、为人妇,他们的子女就没有嫡亲叔舅、姑姨之类的长辈。即便有,也是本家或亲属排演出来的。

民国,常见的称谓多是先生、太太与小姐等。新中国成立后,“同志”一词大行其道。后来,“同志”变成了“师傅”,再后来,居然重新流行起先生、女士、小姐的称谓。孰料,眼下流行新语汇,男的称“帅哥”,女的叫“资深美女”等。

关于称谓的异化,甚至无条件地蔓延,反倒丧失了最起码的规矩与礼法,想必,此风不可长。

毋庸置疑,不同时期、不同地域的称谓,的确关乎礼仪,其中的辈分,则关乎伦理。中国乃礼仪之邦,绝不可胡乱称谓,坏了规矩。那些异化称谓的做法,多为文化糟粕,应该竭力摈弃。保持地方文化的完整性,确属维护历史传承的重要手段。看细节,称谓属于人与人之间的一种界定符号,呈现了自然属性;看大局,更应观照各种称谓的社会属性。

责任编辑:张永猛
下一篇:大师童心

相关新闻:

电子报

凡注有“河北新闻网”电头或标明“来源:河北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为本网站与河北日报报业集团所有(本网为河北日报报业集团独家授权版权管理机构)。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摘编、复制、链接、镜像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