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文化要闻

鸡舌汤 苕溪鱼

2022-06-10 09:24:51 来源:河北新闻网

扫码阅读手机版

□王厚明

每逢秋天庆丰收,陕西汉中吕姓人家,都要请剧团唱三天大戏——《吕蒙正赶斋》,这出戏出自元代杂剧家王实甫,原剧名为《吕蒙正风雪破窑记》。眼下,洛阳偃师有“吕氏故窑”,相传,即当年吕蒙正母子的居所。

吕蒙正(944年—1011年),字圣功,北宋洛阳人。少年吕蒙正在寒窑中发愤读书,孜孜不倦,因食不果腹,常到附近一古寺求食,备受僧人戏弄。吕蒙正任太子太傅期间,教育劝诫太子时,曾写下一篇《破窑赋》,讲述自己从贫苦的寒窑生活,到位极人臣的人生经历。其中写道:“吾昔寓居洛阳,朝求僧餐,暮宿破窖,思衣不可遮其体,思食不可济其饥,上人憎,下人厌,人道我贱,非我不弃也。”可以看出,吕蒙正出身贫寒,的确是一名深知底层疾苦的清官。

当然,随着吕蒙正“官至极品,位置三公,身虽鞠躬于一人之下,而列职于千万人之上”,也不免陷于“思衣而有罗锦千箱,思食而有珍馐百味”的安逸之境。据清初褚人获的《坚瓠集》记载:吕文穆微时极贫,比贵盛,喜食鸡舌汤,每朝必用。一夕游花园,遥见墙角一高阜,以为山也。问左右曰:“谁为之?”对曰:“此(为)相公(喜食之鸡舌汤)所杀鸡毛耳。”吕讶曰:“吾食鸡几何,乃有此?”对曰:“鸡一舌耳,相公一汤用几许舌?食汤几许时?”说的是一只鸡只有一个鸡舌,相公喝一碗汤该用多少鸡舌呢?鸡舌汤,相公又喝了多长时间?

可以说,“出则壮士执鞭,入则佳人捧觞,上人宠,下人拥”的吕蒙正,要想吃喝讲究点,顿顿“鸡舌汤”也不是做不到。但是,经历苦难的他并没有忘本,随从的反问,让吕蒙正惊讶不已,听罢“默然省悔,遂不复用”,从此,再也不喝“鸡舌汤”了。

正是吕蒙正“知耻知止”的品格,让他三度任相,成为历史上一位勤政爱民、不谋私利的贤相。当吕蒙正辞官归隐,宋真宗感念他对朝廷的贡献,想提拔他的儿子,吕蒙正却告知宋真宗“诸子不可用”。《宋史·吕蒙正传》这样评价他:“蒙正质厚宽简,有重望,以正道自持。”

同样是宋朝,也同样是当宰相,南宋宰相贾似道却有截然不同的做派。贾似道出身不错,父亲是京湖制置使,也“以父荫为嘉兴司仓、籍田令”。后因抗敌有功,被宋理宗赐“卫国公”与“少师”,甚至,还令朝中的文武百官恭迎贾似道“凯旋”。他在位时,还力推“公田法”,以强硬的手段阻止富人囤积谷物,称得上是积极的改革措施。然而,当贾似道如吕蒙正“官至极品”之时,却开始了自己吃喝享乐、腐化奢靡的堕落行径。

《四库全书》记载,贾似道喜欢吃浙江湖州苕溪的鳊鱼,为此,专门建造了一片大池塘,养了上千尾鳊鱼,鱼游自得,如在湖中,有好几条船穿梭往来,递运不绝。这位写下《促织经》的宰相,还热衷于趴在地上与酒朋赌友和群妾斗蟋蟀玩。一个相熟的赌友,拍拍他的肩膀笑道:“这就是平章(宰相的别称)的军国重事吧?”时人亦称:“朝中无宰相,湖上有平章。”

国家危难之际,襄樊二城被敌军团团包围,主管军国大事的贾似道不调兵遣将、支援前线,反而劳民伤财、大兴土木,修了一座奢华的豪宅,称之为“半闲堂”。他流连于此,花天酒地,日夜豪赌。从他所赋诗《甲戌寒食》中,可窥其扭曲的心态:“人生有酒须当醉,青冢儿孙几个悲?”南宋江山摇摇欲坠,边境告急,国事堪忧;信奉及时行乐、乐于醉生梦死的贾似道,却以“半闲”自居。

贾似道爬上权力的顶峰之后,对内铲除异己、祸国殃民,对外谎冒战功、奴颜婢膝,沉浸于奢靡而不知耻知止,最终成为断送江山的一代奸相。《宋史》也将贾似道列入《奸臣传》中,钉在了历史的耻辱柱上。

“明者远见于未萌,智者避危于无形。”无论是“纣为象箸而箕子唏”,还是吕蒙正见鸡毛阜而“默然省悔”;无论李存勖“骄于骤胜,逸于安居”,还是贾似道养苕溪鱼“有酒须当醉”,都可洞悉古今之理:“祸患常积于忽微。”人贵有见微知著、知耻知止的自知之明。人之危厄,起于腾达,彰于奢靡,最终更难免败于执迷。

责任编辑:张永猛
下一篇:不同的阅读

相关新闻:

电子报

凡注有“河北新闻网”电头或标明“来源:河北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为本网站与河北日报报业集团所有(本网为河北日报报业集团独家授权版权管理机构)。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摘编、复制、链接、镜像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