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文化燕赵

“所”以基垫 “院”铸辉煌——写在河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挂牌之际

2020-06-09 10:55:53 来源:河北新闻网

扫码阅读手机版

在这树木葳蕤,芳草碧绿,鲜花盛开的季节,借中国文化和自然遗产日的东风,河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举行挂牌仪式,标志着河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迈进新时代。

抚今追昔,河北考古始终追随新中国建设的步伐,秉承抢救保护、传承弘扬中华优秀文化遗产的理念,立足根本,砥砺前行,走过了70年的艰辛历程。此刻,我们忘不了上个世纪五十年代初,几个刚刚入门的考古工作者抢救性发掘唐山贾各庄西沙坑战国、西汉时期墓葬群时,第一次接触考古工作那种惊喜;也忘不了1957年经过“黄埔”一至四期训练班洗礼的专业考古队伍与北京大学合作抢救性发掘涧沟遗址,揭示龙山、商、东周、汉代文化遗存,对中国考古有了初步认识的那份虔诚;更不能忘记1977年,河北考古工作者通过自己的努力,命名河北省第一个考古学文化—“磁山文化”的那份自豪与骄傲。此后,河北考古在漫漫探索中不断前行,基建与课题考古相济,区域调查、聚落考古理念并用,陆续发现了先商下七垣文化,战国和汉代富丽堂皇的“中山国”国王墓地,秦始皇东巡之行宫,东魏、北齐时期皇家陵寝,“南青北白”之称的邢、定瓷窑,元代的都城“元中都”等等赫赫有名的考古发现。十项考古成果入选“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二十余项入围中国重要考古新发现。出版了《燕下都》《厝墓》《战国中山国灵寿故城》《元中都》《易县北福地》《唐县高昌墓群》等几十部考古专著。

河北考古引进来,走出去。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国家博物馆、北京大学、吉林大学、中国人民大学、中山大学、山东大学等二十余家科研院所来河北合作开展考古工作;同时,河北考古工作者参与了国家大型水利工程南水北调、长江三峡和香港沙下文物保护考古发掘。现如今,服务大局,雄安新区、2022冬奥会场又成为了河北考古工作的主战场。

就这样,从上世纪五十年代初区区几个人的考古工作队,到八十年代60余人的省文物研究所,继而发展为现如今具有76个编制,能够广泛开展地下文物抢救保护、水下文化遗产勘察的省文物考古研究院。目前,研究院6000余平方米的考古资料整理基地和占地80亩的河北省泥河湾研究中心已投入使用,拥有秦皇岛、邢台、雄安、崇礼、行唐、正定考古工作站和史前、商周、汉唐、宋元、实验室考古研究等多支考古专业队伍,整体综合实力全面加强。

河北考古事业的发展,饱含着河北考古人对考古事业的执着追求与艰辛付出。在河北考古的发展历程中,涌现出了郑绍宗、孔哲生、张守中、刘来成等老一辈考古学家,他们包括已故的李捷民、王克光、唐云明、陈惠、石永士、陈应琪等考古前辈,还有奋斗多年,曾经在河北这片热土上挥洒下汗水,离开河北考古、高就他职的十余位中青代考古专家、学者。在此,我们向“择一事,终一生”,为河北考古事业做出突出贡献的老一辈考古学家表达敬意!对曾经为河北考古事业付出过艰辛劳动的考古专家、学者,表示感谢!一代一代接力,如今,河北考古事业发展的重担,落在了我们这代人的肩上,“无冥冥之志者,无昭昭之明;无惛惛之事者,无赫赫之功”,我们将继续发扬老一辈考古工作者那种甘于奉献、开拓进取的精神,增强“功成不必在我,功成必定有我”的使命担当,奋力开创新时代河北考古事业的新局面。所以基垫,院铸辉煌,七十载深厚积淀的河北考古,在新时代的征程中将再铸辉煌。

河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拟于6月11日举行挂牌仪式,我们与您相约,共同见证那精彩的一刻。(河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供稿)


责任编辑:杨慧丽

相关新闻:

电子报

凡注有“河北新闻网”电头或标明“来源:河北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为本网站与河北日报报业集团所有(本网为河北日报报业集团独家授权版权管理机构)。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摘编、复制、链接、镜像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