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文化要闻>>

走向哲理诗词的新境界——评姚广荣《中华古典哲理诗词新解》

2020-05-15 09:15:32 来源:河北新闻网
进入移动版,省流量,体验好

□刘绍本

古老的中华民族,进入到文明飞速发展时期,文学、史学、哲学取得了辉煌的成就。三者时常兼容并蓄,彼此渗透。比如,《史记》开创了纪传体史书的体例,被赞誉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后来,对具有宏伟规模,比较全面地反映一个历史时期社会面貌和人民群众生活的优秀作品,不论其体裁如何,也常被评断为史诗或史诗式的作品。“以史育人”和“以文化人”就这样结合在一起了。而哲学与文学也有着不可割裂的关系。《道德经》开篇便说:“道可道非常道。”指明了哲学的本质就是从日常生活的规律中抽象出公理性的认知。而哲人,应该是智慧卓越的人。回顾近现代历史,很多在文学上取得一定成就的人,在他们的作品中,常常蕴涵着思维与存在、精神与物质等重大关系问题的辨析,让人读了心明眼亮。文学说到底是记忆之学、行走之学、想象之学、渴望之学。在一定哲学思想指导下,时时顾盼往昔,而即奋身通往未来。它积淀文明,更使文明得到了发扬。

由文史哲所构成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经过几千年的传承与积淀,逐渐成为民众的行为方式和思维方式,成为古老民族精神领域的突出优势。而《中华古典哲理诗词新解》(河北大学出版社2020年1月出版)的出版问世,恰是应时代之需,应读者之需。编著者姚广荣,早年毕业于哲学系,在媒体任职三十余年,被评为全国优秀新闻工作者和河北省劳动模范。他将几百首诗词及其辨析融合在一起,推出《中华古典哲理诗词新解》。全卷以历史为“经”,以哲思为“纬”,穷搜精析,编织成一方美好的天地。

所谓“新解”首先体现在选取质料上。从远古到近代,诗词名篇层出不穷,灿若星河。编著者结合自己的探求成果加以遴选,力争“笔墨当随时代”。其次体现在结构上,编著者依照自己感悟到的根本原理,人们理应追求的生命之道,将选取的诗词重组归类,力求逼近事实原貌。还有,全卷征引的每首诗,均依一定体例,加以注释并介绍创作背景,放在历史坐标点上考察比量。特别是诗词的“试析”部分,成为点睛之笔,真应了宋代王安石所说的“旧德醉心如美酒,新篇清目胜真茶”。纵观这卷古典哲理诗词经典的析解,开篇便是“大道自然·本原篇”“矛盾万象·辩证篇”“践行高远·真知篇”“顺昌逆亡·规律篇”,继而是有关个人修养、“三观”认识方面的内容:“正观励志·做人篇”“世事沧桑·社会篇”“学海无涯·成才篇”“惜时如金·光阴篇”“洗刷唯心·破惑篇”“绿色文明·生态篇”。后又附录一组禅诗精选,不难看出编著者的痴心追求与学术积累。

诗词可以言情,亦可以咏物,是人们的精神家园。对其所蕴涵的哲理加以开掘,让人享受美的同时,又得到内心的昭示,是一件具有深远意义的事。细辨初衷,姚广荣为古典哲理诗词付出巨大辛劳,缘由有三:一是愈加贴近并热爱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经典的哲理诗启发人的悟性,作用于人的心灵。意象是古典的,意趣是切近的,透露出万事的关联,哲理诗的妙处恰成为祖先肇始的优秀文化美好的组成部分。二是脱离浮躁与虚华,不断提升诗意的鉴赏能力和美学的感悟水平。天地有大美而不言,不言是因为不必言。经过点拨的诗词意境,若是拿来张扬或叫卖就会见俗,甚至变形扭曲。只有沉静的灵魂,才能在诗情画意里保持机锋,醉心于世间与自然的种种奇妙。三是鼓励文苑诗境中的批判与创新精神。要学会理智的思考,努力做到有艺术的表达,让“有意义”和“有意思”无缝对接。不是单纯围绕着经典作品转,而是要透过字句感悟其中之道。当今,只有心定本源,即正心、德心,方能明晓经中之道。在新的时代里,与之相对的是恶搞式的消费文化,诸如“杜甫很忙”“李白没空”等图文走红,并不是批判与创新,本质上反映出某些人对传统文化的不尊重,只是快餐文化下的狂欢与闹剧罢了。比起日益丰满起来的金钱和物质,更令人看重的是精神层面的充实。对经典哲理诗词的领悟,加上个人批判创新的践行收获,将长久地入驻我们的生命。

孟郊的《游子吟》:“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该书将之辑入“正观励志·做人篇”,展示了中华民族孝老爱亲、尊老敬老的传统美德,在新时代又为之注入了丰富内容和新的活力,将“孝道”提升到“为人民服务”的国家治理层面,纳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宣传教育。这一切,都为我们在新时代珍视宝贵的文史哲精神文化遗产,并且不断开拓创新,做出了榜样。

来源:河北新闻网
责任编辑:孔思远
更多精彩内容请关注
			河北新闻网
			官方微信
			
			河北日报
			客户端
			

相关新闻

电子报
立即打开
网站首页 我要评论 分享文章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