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文艺锐评

《甜水湾》的水清凌凌地甜

2020-01-16 10:31:39 来源:河北新闻网

扫码阅读手机版

文/麻立哲

“拨开迷雾驱阴霾,柳兰心中已明白,村民利益首先放心上,先把绿水青山唤回来......”

河北梆子《甜水湾》的演出正酣......

“小康不小康,关键看老乡”。我们知道,2020年是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十三五”规划的收官之年,坚决打好防范化解重大风险、精准脱贫、污染防治的攻坚战至关重要。河北梆子《甜水湾》所发掘的主题思想,所描写的故事情节,则很好地聚焦了三大攻坚战。

2019年初秋时节,由著名剧作家孙德民率领的河北演艺集团旗下的创作团队,在时间紧任务重的情况下,深入生活,潜心创作,为观众奉献了继河北梆子《李保国》之后的又一部精品力作——河北梆子《甜水湾》。此剧为2019年度国家艺术基金资助项目,由河北省心连心艺术团演艺有限公司同保定市河北梆子一团联袂演出,孙德民担纲总编剧,著名导演马海燕执导,中国戏剧梅花奖获得者邱瑞德以及获得2019年度国家艺术基金青年人才资助项目的孙娜领衔主演。

《甜水湾》的故事发生在塞北一个叫甜水湾的小山村,在改革开放初期,甜水湾村办了个“马铃薯淀粉厂”,慢慢地,乡亲们手头有钱了,日子过得越来越好了,可谁知山村却因为淀粉厂的污染,河水变黄,烟尘弥漫,土地硬结,患病的人越来越多......曾经山青水绿的小山村又重返至焦虑和贫穷的生活。

甜水湾村民的脸上布满了愁云,有人怨恨,有人绝望叹息,有人焦灼地期盼……小甜甜的爸爸得了哮喘病,小甜甜不得不辍学,翻山越岭,去接那需要等上半天才能接满一小桶的十分珍贵的山泉水。小甜甜多么企盼,那青石板底下的泉水,会突然涌出来,变成一条奔涌流淌的小溪。此时,扶贫工作组进了村,在大学当了副教授的柳兰以驻村第一书记的身份回到了阔别已久的家乡,她是甜水湾人,这里是生她养她的地方,可让柳兰万万没想到的是,污染了村里环境、使得家乡再次返贫的始作俑者竟然是自己至亲的兄长。柳兰要做出怎样的举动?人物和事件紧紧地纠葛在一起,这是一部戏的核心所在,是一部戏曲现代戏所需要的戏剧冲突的基础所在。

编者给自己出了个难题:现代戏创作,难点在于如何体现戏曲的现代化,既要符合传统戏曲舞台表现方式,又要寻求最为合理的现实的情感表达,既要不违背戏曲本体要求,又要寻求新的看点和突破点。这个看点就是人物关系,戏中突出了兄妹情、母子情、乡情。而突破点就是主人公柳兰在兄妹之情和党性原则的纠葛面前的一筹莫展,是在群众利益和私人感情之间不断产生的碰撞。柳兰和柳东兄妹二人同样身为共产党员,如何解决他们之间难以回避的矛盾,如何梳理作为一个共产党人所应遵守的纪律,又如何避免成为干巴巴的说教而是通过诗意的表达让观众愉悦地接受,这就是这个戏最大的突破点。全剧观来,如清泉之水娓娓道来,既宣传了我党的扶贫政策又很接地气,既表现了党性原则又有浓浓的乡土气息。业内人士及观众表示,这是一部好戏,讲述了一个清新靓丽的好故事,体现了“脱贫攻坚”的时代主题和共产党人“不忘初心”的动人情怀。

剧终,柳兰兄妹放下心头的包袱,找到了新的生机和出路,关停了马铃薯淀粉厂,完成了矿泉水厂的建造。兄妹俩只为共产党人心中的理想和信念,只为建设美丽乡村,只为让乡亲们每个人都能过上幸福生活。

河北梆子现代戏《甜水湾》为我们展现的是真挚深情的表演和甜水湾人平凡而朴素的生存状态。正如总编剧孙德民所说,剧中的甜水湾人终日围着“贫苦”转,不知道“贫苦”这条路什么时候才能走完,到最后才明白只有恢复“绿水青山”才能彻底摆脱贫困……《甜水湾》的主创团队深入田间地头,从脱贫攻坚实际工作出发,从“干群关系”角度开掘,从兄妹情感的敏感点入手,呼唤共产党员要回归初心。找到这个戏的“魂儿”,找到了这个戏的根。我们看到,甜水湾人的中国梦呈现在了河北梆子的舞台上,人们唱道:那是山上一片火红,那是地里一片金黄,绿水青山金山银山,庄稼人有了新希望,农民走进新时代,唤醒新农村一片梦想——我们似乎看到,甜水湾的天蓝了,甜水湾的山青了,甜水湾的水格外甜美!


责任编辑:牛二亮

相关新闻:

电子报

凡注有“河北新闻网”电头或标明“来源:河北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为本网站与河北日报报业集团所有(本网为河北日报报业集团独家授权版权管理机构)。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摘编、复制、链接、镜像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