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大头条>>

发掘詹天佑精神 致敬新时代楷模

——话剧《詹天佑》“二改”专家修改会在陕西西安召开

2019-12-25 17:02:54 来源:国家艺术基金
进入移动版,省流量,体验好

 2019年11月29日下午,由河北省话剧院精心创排的话剧《詹天佑》在西安人民剧院拉开大幕,生动讲述了詹天佑在思想观念、经济发展都极为落后的历史背景下,为中国铁路事业鞠躬尽瘁、主持修建完成京张铁路的故事,彰显了民族大义、民族精神和民族力量——各出所学,各尽所知,使国家富强不受外侮,足以自立于地球之上。“中国铁路之父”詹天佑的一生,是艰苦奋斗、赤心报国的一生,为后世留下了伟大的铁路工程和宝贵的精神财富。

今年7月31日上午,话剧《詹天佑》“一改”专家修改会在北京召开。会上,大家对作品的重要教育意义、厚重的历史感等进行了充分肯定。同时,建议理顺剧情走向,强化矛盾冲突,提升表演功力,优化舞美效果,让作品在千锤百炼中破茧成蝶。此后,主创团队悉心钻研会议内容,扎实开展“一改”工作。

艺无止境,打造立得住、传得开、留得下的经典之作,是一个充满艰辛的过程。11月30日上午,国家艺术基金2019年度大型舞台剧和作品滚动资助项目话剧《詹天佑》“二改”专家修改会在西安召开。会议聚焦问题、切中肯綮,为作品的进一步修改打磨启发思路、激发动力。 

扎实修改打磨,攀登艺术高峰

在“二改”专家修改会上,河北省文化和旅游厅艺术处处长冯彦瑞表示,话剧《詹天佑》让观众触碰到时代的脉搏,产生了精神的共振。希望通过修改打磨,能够向着艺术高峰不断攀登,成为立得住、传得开、留得下的艺术精品。

中央戏剧学院教授、话剧《詹天佑》编剧黄维若,简要介绍了剧本修改情况。他坦言,对一些段落进行了增补和删减,以更好地传情达意。例如,詹天佑在修建滦河大桥之前,与各国工程师之间原本有一段争论,外国工程师尝试建造滦河大桥都告失败,但对詹天佑的启发不大,故在新的版本中,删去了这段戏。黄维若强调,只有精神上这条路修通了,后来京张铁路的修建才能水到渠成。

河北省话剧院演艺有限公司一级导演、话剧《詹天佑》复排导演郝凌云,总结了作品的“一改”情况。他表示,剧本修改下了很大功夫,根据实际演出情况,进行了通盘考虑。灯光、音响,以及大屏幕的运动、开合、升降等,也做了完善。节奏方面,也在积极调整。今后的演出,可能会控制在两个小时之内。他表示:“这次修改会,对我们来说,是一次宝贵的学习机会,我们将珍惜机会、虚心学习,切实做好相关工作,力争将话剧《詹天佑》打造成一部艺术精品。”

 挖掘思想深度,呈现独特风貌

法国著名思想家、文学家罗曼·罗兰说过,艺术的伟大意义,在于能显示人的真正感情、内心生活的奥秘和热情的世界。话剧《詹天佑》作为一部探讨精神世界、彰显民族力量的作品,取得了怎样的修改成效、艺术成就,具备哪些亮点?在“二改”专家修改会上,大家各抒己见。

首先,作品的思想意义、文化内涵如何体现?原总政宣传部艺术局局长汪守德认为,话剧《詹天佑》平和、凝重而犀利,写的不仅是詹天佑的经历,更多的是一种精神困境、精神历程,让人回首历史、审视现实、想象未来。北京演艺集团原总经理吴然表示,詹天佑一生修了两条路,一是其心路,一是中国人的铁路。话剧《詹天佑》立意于此,格局较大。河南省文化艺术研究院原院长、一级导演李利宏分析,话剧《詹天佑》以修建京张铁路为依托,来刻画以詹天佑为代表的一群充满爱国主义情怀的中国知识分子,表现他们的心路历程,充满哈姆雷特式的拷问、思辨和拯救。陕西省戏曲研究院艺术研究室原主任、一级编剧党小黄也谈到,话剧《詹天佑》不是历史事件的罗列,而是直达詹天佑的灵魂,颇具思想深度。

话剧《詹天佑》的深刻性,植根于对时代环境的精准把握。正如原陕西省文化厅副厅长、陕西省文艺评论家协会主席孙豹隐所言,“话剧《詹天佑》着眼于人,着墨于情,迸发出赤子情怀,唱响了一曲‘中国脊梁’的颂歌,树立了中国优秀知识分子的形象。大量真实史料、照片的使用,提升了作品的精神内涵。”《中国戏剧》杂志社原常务副主编、编审黄维钧也认为,话剧《詹天佑》有着大手笔风范,把詹天佑等人的命运,以及京张铁路的修建放在民族历史、国际风云里来展现,大大拓展了时代背景、思想意义。他也从创作方法的角度强调了这部作品的现实意义:在宏观上提升拓展,在微观上适当压缩,这样的修改恰到好处,为刻画历史人物积累了宝贵经验。

其次,作品的具体创作有何主要特色和追求?汪守德表示,人物塑造充满生活质感。孙豹隐也提出,主人公詹天佑的形象没有刻意拔高,而是真实可信、血肉丰满。作品语言精致、雅致而通达,既突出了主题,又对人物性格刻画起到了积极作用。“导演在历史碎片化的整合、文献性的戏剧化等方面,想了很多办法,让作品别具一格。”李利宏如是说。

中国戏剧家协会副主席,原总政话剧团团长、一级编剧孟冰谈到,话剧《詹天佑》让我们看到了不一样的詹天佑,不一样的舞台形式感。他进一步指出,舞台呈现浑然一体,体现出对戏剧本体、舞台特性,以及对中国传统戏曲美学原则的深刻认知。陕西省文学艺术界联合会副主席、陕西省戏剧家协会主席刘远认为,舞台美术的呈现,对提升全剧的思想深度起到了很大作用。在她看来,舞台上没有多余的道具,而是体现出一种简约美。中央戏剧学院教授章抗美表示:“看了话剧《詹天佑》有所收获,有所思考。舞台美术方面,LED屏幕的运用,较为贴切地加深了全剧的历史感。”

 调整戏剧结构,传递思辨内涵

甘肃演艺集团原总经理、一级编剧张明认为,话剧《詹天佑》已经具备一定的基础,目前到了认真打磨,向精品冲刺的阶段。那么,接下来如何扬长补短、精益求精?在“二改”专家修改会上,各位专家直言不讳,提出了许多中肯的修改意见和建议。

首先,怎样合理调整戏剧结构,让作品内容更精炼,主题更集中?孙豹隐提出,作品对詹天佑的学生时代铺垫较多,使得节奏有点拖沓。而关于如何修建京张铁路,刻画得不够充分。如之字形线路、竖井施工法等,都是了不起的创造,应当在剧中有更多体现。除此,詹天佑还通过修建京张铁路,培养了中国第一批铁路工程师。他对中国铁路史、世界铁路史有何重大贡献,以及他的精神对今天有何启发意义?结尾部分,应当有所升华。一些内容,可以通过LED屏幕显示。黄维钧也同意这一看法,指出京张铁路的修建过程应当着墨更多,相关戏剧动作有待加强。

吴然坦言,全剧篇幅较长,建议适当压缩。压缩过程,主要涉及复式结构问题。张明也谈到,作品采用了复式结构,但副线有点多,主线不够突出。在表现詹天佑的成长经历、心路历程时,本剧经常回溯至其学生时代,但着墨太多,显得平淡。党小黄表示,全剧的信息量较大,让人感到应接不暇。史实考证应当扎实,但没必要对每个角色都做介绍。该剧从美学上讲显得比较凝重,不利于人物塑造和剧场的气氛调节。有鉴于此,或许可以适当借鉴传统戏剧的表现手法。

其次,作品的思辨性,怎样更好地以戏剧形式、人物形象传递出来?李利宏建议,加强作品的剧场性、观赏性,让观众更好地接受。具体来说,在舞台呈现上,现实空间和心理空间应当有明显区别。他提出:“一旦涉及心理活动,怎样在演员表演、灯光设计等方面进行特殊处理?一旦处理好了,舞台面貌就会更好,戏剧张力就会更大。”刘远也认为,作品的观赏性有待加强:“戏剧创作,要用生活中的‘无数个’去塑造舞台上的‘这一个’。人物独白,要能撞击观众的情感;人物塑造,应当强化个性色彩。”

作品的文本语言、主角塑造、舞台美术等,也引起了热烈讨论。汪守德表示,一些独白和台词还有待斟酌,LED屏幕上的文字、图片资料等应当更讲究。詹天佑作为主人公,在任何一个场景中,都要能够迅速抓住观众眼球。黄维钧举例,有些台词的现代化意味过浓,希望能够更含蓄,让观众慢慢思考和领会。主人公詹天佑,要有自己的语言特色,给观众以新鲜感。吴然认为,在表演方面,剧中的青年詹天佑比较内敛,但爆发力不够,希望再给点劲。孙豹隐坦言,目前的LED屏幕有点乱,与剧情结合得不够紧密。舞台显得暗淡,希望在灯光设计上再下点功夫。章抗美提到,LED屏幕的运动,与音乐配合在一起,增强了作品的感染力。但为了避免干扰演员表演,屏幕的运动幅度和速度应适当降低。

修改会现场,还请到了两位观众代表来分享观剧感受。中国文化传媒集团新媒体中心主任胡芳分析,话剧《詹天佑》共有三个维度:一是家国层面,二是社会文化层面,三是詹天佑的内心挣扎和自我救赎。她建议,作品在将来的演出中,通过直播来抵达更广泛的人群,产生更大的传播力、影响力。河北新闻网总经理刘成群表示:“话剧《詹天佑》是一部扣人心弦的作品,故事生动感人,台词富有哲理,人物形象饱满,值得大力推广。未来,希望剪辑一些精彩片段,在网络平台上播放,让作品为更多人熟知和热爱。”

来源:国家艺术基金
责任编辑:李为华
更多精彩内容请关注
			河北新闻网
			官方微信
			
			河北日报
			客户端
			

相关新闻

电子报
立即打开
网站首页 我要评论 分享文章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