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文化要闻>>

崆峒山基因密码

2019-08-30 10:40:24 来源:河北新闻网
进入移动版,省流量,体验好

关山,又称陇山、六盘山,号称西出长安的第一道天然屏障。南北绵延240公里,在距离平凉市庄浪县东北33公里处的山巅林海之中,兀自出现一片山顶湖泊,海拔2860米,湖面约50亩,状若卧蚕。湖水清湛,其深莫测,无论旱涝,水位不变,四周青黛环拱,草木蓊郁。这就是声名赫赫的“雷泽”,今称“朝那湫”,传说是中华民族的人文始祖——伏羲的孕育之地,历来被视为朝觐、探寻华夏文明之源的圣地。

据《帝王世纪》记载:“太昊帝庖牺氏,风姓也,母曰华胥。燧人氏之世,有巨人迹,出于雷泽,华胥以足履之,有娠,生伏羲……”这是个美妙的故事,美丽健硕的姑娘华胥,在绿草茵茵的雷泽湖畔,发现了一对清晰而巨大的脚印,她好奇地将自己的脚踩到这个大脚印上,忽然,一阵新奇温暖的感觉从脚心涌向全身,如沐春风,似醉似痴,腹部隐隐发热。12年后,她在成纪生下了被尊为“三皇五帝之首”的伏羲。

《辞源》称:“成纪,地名。传说伏羲生于此。”于是,成纪城便成为华夏开元第一城。伏羲成人后,仰观天象,俯察地理,近取诸身,远取诸物,作八卦以通神明之德,类万物之情,定天地之位,分阴阳之数,教导先民结绳网、做杵臼、制嫁娶、定姓氏,成人伦……

伏羲所创造的“成纪文明”,成为华夏文明肇始的原点,记录了中华民族创始的童年。

至今,在平凉的静宁、庄浪两县之间,还保留着古成纪的城垣,依然可以看出当初的恢宏和雄峻。中国的道文化始于伏羲画卦,而升华于黄帝问道。道,是中国哲学的思想内核,无论是历史逻辑演绎的必然,还是文明进程中的巧合,伏羲画卦与黄帝问道,竟然都发生在平凉这片古老而神奇的土地上。

平凉城西15公里,便是“道源圣地”崆峒山。其实,也是关山的支脉,亦称“笄头山”。秀岭奇峰,峻极于天,林木葱茂,岚气朦胧,远眺神思缥缈,走近则爽气侵骨。《尔雅》云:“北载斗极为空桐。”平凉崆峒山正位于北斗星座的下方。“紫微天极,太乙之御,君临四正,南面而治……”什么意思呢?道,在天上对应的是北极星,在地上对应的就是崆峒山。你道奇也不奇?

据《史记·五帝本纪》记载,4700多年前,黄帝为求治国安邦之道,“西至于空桐,登鸡头”。也就是说,沿着北斗星柄指引的方向,长途跋涉登崆峒。“老子八十一化图”讲述了道教始祖太上老君传道的故事,在黄帝时太上老君为“广成子”。《庄子·在宥》的记述更为详实:“黄帝立为天子十九年,令行天下,闻广成子在于空同之山,故往见之。”

这是中国历史有文字记载的第一次向仙人求道的盛事。这一年,被奉为“道历”纪元的开始,也就是今人所熟知的“黄历”。黄帝从广成子获自然之经,得大道之理,并以此道治理天下,开创了长期的圣治,中华文明再次达到高峰,道家治世思想,也由此走向辉煌。

圣地之神奇还不只这些,距崆峒山不远,遥相对应的是西王母宫的所在地“大旷原”,即平凉泾川一带。西王母又称瑶池圣母、王母娘娘,是中国传统信仰中最神圣、最古老的女神之一。据传,后羿就是在大旷原获得了西王母赠送的不老仙丹。黄帝问道之后,周穆王也西来登崆峒,拜王母。《穆天子传》中记载,西王母在关山另一条支脉回山,接见了周穆王,并馈赠给他八车玉石。后来,秦始皇、汉武帝与唐太宗等人,也相继跟着七星北斗的斗柄登临崆峒山,朝圣访道,以期能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获得修身治国的玄妙法门。秦始皇朝圣后,还命丞相李斯在崆峒山刻石以颂“西来第一山”。

由此,平凉便成为千古圣地,历代的名流墨客,争相西来,一登崆峒,想从“大道”这个中国本源文化的母体汲取营养。同时,这些先圣先贤,也为中华文化宝库留下了诸多经典:伏羲八卦,揭示宇宙和生命的本质;广成子的《自然经》和黄帝的《阴符经》是对“道”的阐发;《黄帝内经》解读生命真相;《黄帝四经》论述治世方略;针灸医学的鼻祖皇甫谧的《针灸甲乙经》,使平凉成了针灸的发源地;葛洪在平凉静宁的云台山行医修道,著书立说,完成了中国医学的名作《肘后方》。多年之后,中国第一位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获得者屠呦呦,就是从《肘后方》中“青蒿一握,以水二升渍,绞取汁,尽服之”得到启发,提炼出人类治疗疟疾的“青蒿素”……

行笔至此,不禁心生感佩,作为中国道教发源地之一的崆峒山,以及整个深深植根于华夏文明的平凉,究竟还蕴藏着多少中华文化最古老的“基因密码”呢?(蒋子龙)

来源:河北新闻网
责任编辑:赵耀光
更多精彩内容请关注
			河北新闻网
			官方微信
			
			河北日报
			客户端
			

相关新闻

电子报
立即打开
网站首页 我要评论 分享文章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