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大头条>>

以精品奉献人民 用明德引领风尚——《大河之北》响彻塞罕坝

2019-08-18 17:41:40 来源:河北新闻网
进入移动版,省流量,体验好

河北新闻网讯(杨慧丽)八月塞罕坝,已经到了身披棉袄,头戴棉帽的季节了……

8月17日晚上,民族管弦交响曲《大河之北》在塞罕坝机械林场总场演出,河北省歌舞剧院民族乐团演职人员共130余人参与演出,林场职工代表、围场满族蒙古族自治县群众代表以及当地游客等千余人欣赏了这一音乐盛宴。

此次演出旨在提升塞罕坝文化影响力和知名度,弘扬塞罕坝精神,感受民族乐器、传统文化的魅力。

演出结束,当民族乐团指挥带领演员向观众鞠躬谢幕时,现场掌声经久不散……

《大河之北》演出现场。闫捷摄

作曲新颖展现河北之美

据介绍,《大河之北》是2018年度国家艺术基金资助项目,由张千一作曲,河北省歌舞剧院民族乐团演奏的民族管弦交响曲。

“《大河之北》创作初衷是尽可能把河北历史、人文、自然、民俗缀玉连珠,从音乐形象上呈现出一个立体丰富的河北。”河北省歌舞剧院党委书记兼院长、一级演奏员宋恺介绍。

作曲家张千一在创作时,将作品分为七个章节进行演奏。开篇第一乐章《士——燕赵悲歌》,通过通过动静强弱的对比,刻画出燕赵大地慷慨悲壮的文化底蕴。二、三乐章整体是一支,在河北民歌《小放牛》的基础上改编而成,以二胡独奏和吹打乐为主。第四章《大平原》色彩更为复杂,既让观众感受一望无际的辽阔,同时展现细小波浪的动感。到了第五乐章《梆腔梆韵》,紧打慢唱,一气呵成,梆笛独奏更是成为其中的亮点。第六乐章《避暑山庄——普陀宗乘》将藏族音乐融合进来,将皇家的大气和藏传佛教的神秘相结合,表现多民族色彩。第七乐章《关里关外塞外》全音三度叠置,把河北民歌、东北民歌以及蒙古族音乐素材融汇一章,彰显河北多重地域文化交汇的特质。

当地观众刘阳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我第一次看现场演出,也是第一次看民族乐演出,特别震撼我,尤其喜欢现场演奏节奏鲜明,不断变换的感觉。”

《大河之北》每一个乐章都有标题,一小节一个变化,从文化深度、历史厚度、技术难度、河北温度、色彩维度五重维度入手,展现一副河北民族交响诗画。

笛子独奏。闫捷摄

配器巧妙传递和谐之音

张千一在民族管弦乐队整体音响表达上,同样用心良苦,做了诸多思考与尝试。《大河之北》中,他充分运用了规避与兼顾的原则——将音乐性格近似的乐器分组使用,让音响存在冲突的乐器交替陈述,利用不同音区、不同语汇营造音乐上的对比等手法。

河北省歌舞剧院民族乐团驻团指挥韩中岩,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当我拿到曲谱时,我就被作曲人的音乐表现手法惊住了,张千一老师几乎用全了所有的音乐表现手法,这在民乐中是很少见的。”

通过这些手法,有效地规避了民族管弦乐队在音响上“不和谐”“不均衡”的问题,在凸显乐曲交响性的同时,还可以发挥每种乐器、每个声部的个性特色。

河北省歌舞剧院民族乐团乐队首席王毅在《大河之北》第二乐章中有二胡独奏,每每谈及这段节选,王毅都不禁感慨:“演奏《大河之北》对我们来说是种挑战,民族乐团是第一次接触难度这么大的作品,张千一老师的创作手法、配器手法非常新颖,非常出乎意料,刚看到时还以为是错的,但一经演奏就觉得没有比这再适合的了!”

乐队的和谐之音,不仅在于民族乐团演奏配合默契,同时也是《大河之北》的融合,融河北地域,合古今历史。该作品所包含地域文化特征,音调共融合,这种“和”是天下的大和。

宋恺在接受记者采访时,刚好演奏到第五乐章《梆腔梆韵》,指着台上笛子演奏的演奏员对记者说:“这一章重在体现河北梆子,梆笛声一响,河北梆子的气韵就出来了,这可是咱们河北最原汁原味的东西了。”

王毅二胡独奏。闫捷摄

倾情演出凑响塞罕坝精神

河北省歌舞剧院民族乐团的演职人员,乘车一整天来到塞罕坝机械林场,只为将最能代表燕赵之音的演奏献给塞罕坝,献给林场工人,在塞罕坝独具魅力的地区展示河北,宣传河北文化。

在谈及此次演出时,宋恺略显沙哑的声音,向记者吐露此次演出的不易,他说:“之前也在室外演出过,但这次是《大河之北》第一次在室外演出,也是第一次在风大、气温又低的条件下演出。”他坦言,此次演出效果相较音乐厅的演奏会有些不同,乐队演员不仅要用心演奏,还要克服多重挑战,如何挡风,不让风声影响演奏效果,还要对抗晚上只有零上几度的天气,对演员来说也是个挑战。

“彩排的时候我就对大家说,无论遇到什么情况,都要保证将《大河之北》完整演奏下来,不管风怎么刮,手指怎么僵硬,都要保证自己演奏部分的音准。”韩中岩在指挥台上对大家说。

《大河之北》是为河北量身打造的管弦乐交响曲,河北又是多种文化聚合之地,要将河北所有的元素集于一个作品之中,冀北地区是不可或缺的,河北省歌舞剧院民族乐团团长张帆说:“《大河之北》第七乐章《关里关外塞外》是最能体现塞罕坝精神的地方,此乐章用现代音乐的写作手法,表现出奋斗进取、强悍洒脱的气质。”

演出场地所在的广场四周被塞罕坝森林围绕,宋恺说:“在这里演奏,音乐同塞罕坝自然环境相结合,在音乐中表现出草原情怀,带给大家独特的感受,是超过文字可表达的韵味。”

塞罕坝机械林场总场职工扑火队队员孙子恒,他是家族中扎根塞罕坝的第三代人,在谈及最喜欢《大河之北》哪篇乐章时,他说:“最打动我的是第一乐章《士——燕赵悲歌》,听到这段音乐,我就联想到我们作为塞罕坝扑火大队的一员,每次执行任务都有‘壮士一去兮不复返’的精神,我是第一次听民族乐,但是在这一乐章及其有共鸣。”

打造《大河之北》这部作品,是为了更好传承和弘扬河北的历史文化,使其成为记录当代人情感和精神风貌的一种具有现代意涵的表达方式,彰显文化自信,奏出奋斗进取新乐章。

《大河之北》演出现场。闫捷摄

民族乐器锻造燕赵文化之魂

《大河之北》立足于河北当地,深挖文化,通过对河北历史文化的回望与陈思、现代生活的描绘和刻画,以及燕赵文化人文精神气质的塑造与解读,用民乐擅长的民俗性段落,充分体现河北地域文化风味。

“民乐是本民族的文化,近两年群众对民乐的关注越来越多,而且民乐较之于交响乐更接地气,更加符合老百姓的审美。”宋恺谈及民族乐的问题,难抑制自己激动的心情,他说,创作《大河之北》之后,近两年又创作出二十多个节目用于演出,每次演出完都会被观众要求再加场演出。

就河北省歌舞剧院民族乐团今后如何发展,宋恺说,河北文化一定要立足于河北,有自己原汁原味的东西,才能更直观展现自己的风格,今后,一是要打造专业民族乐团,必须让这支历史悠久的团队再上台阶;二是要再加大投入,今后投入力量会比较大,从人员和设备上要有所更新。我们要让《大河之北》晋京演出,走出河北、走向世界。

来源:河北新闻网
责任编辑:李为华
更多精彩内容请关注
			河北新闻网
			官方微信
			
			河北日报
			客户端
			

相关新闻

电子报
立即打开
网站首页 我要评论 分享文章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