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文化燕赵>>

“不起眼”的民俗馆里装着满满的生活记忆

2019-08-16 15:39:07 来源:中国网
进入移动版,省流量,体验好

从飞鸽传书到人远天涯近,从闭塞受限到舒适快捷,从物资紧缺到琳琅满目……如今,互联网、大数据成为社会发展的大趋势,实现了人工智能化;高科技、多功能中高档用品成为人们物质生活的一种追求。一部老电话、一辆生锈自行车、一盏黑乎油灯……这些富有生活记忆和时代情怀的老物件来自迁西县各村不同的家庭,被收藏爱好者赵艳生一一搜罗起来,向我们真实地讲述了渐渐远去的时代故事。

在迁西县西环路,经过城西峪村时,路边一个近10米高的挂牌,虽然不够大不够精致,但五个红红的大字 ——“民俗博物馆”依然引人关注。走近仔细一看,简易的彩钢瓦房,堆放的木箱,生锈的门锁,映入眼帘的只是一个再普通不过的平房胡同。打开这扇门,一排排整齐且着落微微灰尘的历史物件,一个个黑色且布满深深情怀的端庄字体,一张张白色且大小错落有致的手工挂牌..... 这些充满心血的收藏品,背后付出的汗水与努力更是无法用言语表达!赵艳生说:“现在生活好了,有的人不当回事就把这些陈年旧物扔掉,我就捡回来;有的是千办万磨、各种淘换换来的;有的是花钱买来的。我利用闲暇时间精心收集、逐一筛选、认真排列。“ 这些物件在他的眼里,都视为珍宝,因为每一个老物件背后都有一段时光的记忆,都有真实岁月的痕迹,都承载了那个年代的善美情怀和精神财富。

赵艳生是一个满腹经纶的故事囊,总喜欢给我讲他那个年代的故事。他边介绍馆内的物件,边问我:“丫头,你猜这叫啥?”我又激动又紧张,激动地是这些物件看得我满心澎湃,热血沸腾;紧张的是我有点认识,又怕说不准当年赋予地地道的“准确命名”,显得自己有些无知。他的耐心讲解和服务热情感染着每一位像我这样前来参观的爱好者。他对显存甚少面临遗失的老民俗物件爱得那么深,直至烙在心底,不仅想给新时代年轻人上上最为丰富的一课,更让民俗文化传承下来,从而更多、更好、更真地了解历史、感受变化,见证改革开放的发展历程。

这是个人筹资且“不起眼“的民俗博物馆,对外进行免费观看。每一块展区以不同年代的老物件实景展示形式,呈现出改革开放40年来人民生活的巨大变化。走进展馆一区,左侧是玻璃展柜,里面盛放着粮票、布票、证件、手表、呼机等小物件。中间是尤为显眼的自行车和摩托车,还有儿时坐的儿童推车、家用驴车、改革开放前后大部分家家都有粮食推车。

作为80后渐渐步入中年的我来说,当看到儿时坐过的童车、爆米花机、跨梁自行车时,获得了一种回忆归属感,倍感亲切。右侧墙上画着具有民俗农耕场景的手绘画,大大小小的铲子、叉子等各种农耕用具悬挂在墙上。在这里,参观者可以了解过去农民生活生产方式的发展与变迁,记录了改革发展以来的的历史瞬间。然而,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和应用,性能先进的现代化农业设备日益取代以前老物件。往里走是展馆二区,分为三个小房间。左屋是农家住炕,墙上挂着镜框和画像,地上摆着红色木质板柜。中间是各种碗筷、厨具,摆放整齐、错落有致。右屋是各种老式水壶、电话机、收音机、电视机等物件,展示了进入新世纪后,老百姓的物质生活大大丰富,开始追求精神层面的享受。这极具年代感的生活用品,让每位参观者一下子回到当年的生活场景中去,给人一种浓浓的生活回忆与思绪,同时还影射出社会发展进步的轨迹。

光影背后的时光机里,这些陈旧或泛黄的史物不仅体现着它的一种生活态度,更是一种精神情趣的体现。过去,这些“老家当“满足了我们基本物质生活需求,如今,它们成了人们身边的一个过客。但是,它们却记录着祖辈的平凡生活。老物件貌似都自带生命和灵魂,它们是时代的代表,是历史进步的见证,让每一个承载历史变迁的物件都不用黯然地”度过余生“,让人们心头永远保留逝去的旧时光里丢不掉的那份回忆与情怀!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推进,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又会有新的产品出现在人们身边。在这发展的浪潮中,夹杂着一代又一代人的梦想。

时序的更替 ,老物件述说着尘封的历史。人们衣食住行的巨大的变化,七十年努力拼搏,七十年沧桑巨变。展望未来,我们有理由相信,下一个十年,再下一个十年,科技的进步,人民的幸福、国家的富强,中国的明天会更好,我们的生活会越来越富足。(刘蓓璇)

来源:中国网
责任编辑:李为华
更多精彩内容请关注
			河北新闻网
			官方微信
			
			河北日报
			客户端
			

相关新闻

电子报
立即打开
网站首页 我要评论 分享文章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