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文化要闻>>

回归人间的诗人

2019-04-19 12:44:52 来源:河北新闻网
进入移动版,省流量,体验好

回归人间的诗人

——读《1984—1989闪耀·燃烧:海子·诗》

□李晓东

今年是诗人海子逝世三十周年,中国画报出版社邀请诗人李元胜选编了全新海子诗歌选集《1984—1989闪耀·燃烧:海子·诗》(中国画报出版社2019年3月出版)。初拿到这本书,着实有些惊艳。书的封面与内文文字是灰蓝色,海子稚拙的亲笔插画是灰蓝色,环衬和篇章页是满面铺开的灰蓝,精致的版画也是灰蓝……这种颜色,像天空,像海洋,文字则犹如自由飞翔的鸟儿抑或悠然游弋的鱼儿,幽曲穿梭引领你融化在灰蓝色的广阔天地中。刹那间,我明白了,这些由一帧一帧老照片式的诗篇串联起来的“冷色调电影”,就是在斩钉截铁地告诉你:这就是海子。

海子的诗歌大致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关于麦地、村庄、草原、爱情、粮食的短诗,另一类是他极具生命冲击力的不可模仿的“太阳系列”的长诗。如今在普通大众之中,流传最广、最受欢迎的,是前一类的抒情短诗。书中舍去了“太阳系列”等长诗的跨页堆垒,精选了海子1984年到1989年间创作的一百多首抒情短诗,整本书显然就是关于海子小诗的“小制”。

海子拥有极强的抒情能力,在他的诗中万物均有自己的秘密歌喉,而只有海子对此了如指掌,他的早期诗歌就在现代诗歌的音乐性方面作出了有益的探索。从1984年至1989年,海子以极高的语言天赋,令人惊叹的诗歌技艺,对以麦地为代表的另一个故乡进行了包围式的写作。在这个过程中,他不仅发明了麦地等重要意象,还发明了一系列个人的造句、诗歌结构方式,20世纪80年代的抒情诗在文本上被他推向一个时代的极致。在万物消逝的悲伤背景下,他写出了大量的经典名篇。这些名篇有颂歌,有乡愁,有爱的谜题,有对美好世界的愿景,而穿插在这些内容里的即兴闲笔,更是恣意纵横,忽入幽径。

和其他诗人相比,海子更单纯也更敏锐,他找到了另一个故乡的存在形式,那就是麦地。麦地的绿黄交替,那些像紧闭着的眼睛一样的麦粒,以及它们中间那道深深的伤口,都给了他无穷无尽的灵感。海子的麦地,博大、神秘而又温情,因为它融汇、吸纳了在中国大地上游荡了千年之久的民间精神和丰富多彩的人文想象。它甚至是世界性的:“我们各自领着/尼罗河,巴比伦或黄河/的孩子,在河流两岸/在群蜂飞舞的岛屿或平原/洗了手/准备吃饭”(《麦地》)海子的麦地,尽管是东方的、中国的,但却没有和世界隔离。在麦地里,行走着世界各地的孩子和他们的神,甚至收容了那些生命短促的异国艺术天才。

如今,那个人人读诗、狂热地热爱诗歌的年代已经远去,海子也褪去了偶像的外衣,从天上“诗国”回归了人间。在文化更加平民化的时代里,海子和他的诗,反而显得更加贴近大地,融进土壤。通过本书冷色调的处理,我们看到的是那片自然野性的大地上原生的海子,一个生活化的海子,一个有欢乐、有疼痛的海子。而正是在这种冷色调中,升华出海子如太阳般对诗歌的热爱。

读海子,心底是温暖的,尽管他的诗中有远方、有迷茫、有血、有泪,但他仍然是个温暖的诗人,有着他独特的真诚和善良、幸福和疼痛。

责任编辑:赵耀光
更多精彩内容请关注
			河北新闻网
			官方微信
			
			河北日报
			客户端
			

相关新闻

电子报
网站首页 我要评论 分享文章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