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文化要闻

坚定文化自信,弘扬民族精神——《中国文化与中国精神》书评

2018-05-17 15:49:10 来源:河北新闻网
进入移动版,省流量,体验好

“文化”一词大家并不陌生,然而真正的“文化”内涵,理解起来往往模棱两可。

“文”是本意,是指各色好搓的纹理。《易.系辞下》说:“物相杂,故曰文。”《礼记.乐记》称:“五色成文而不乱。”在此基础上,后世对“文”有若干引申义。其一,包括语言文字在内的各种象征符号,进而具体为文物典籍、礼乐制度等。其二,由伦理之说导出彩画、装饰之义,与“质”、“实”相对,《论语》中“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即是此意。其三,在前两个含义的基础上,更导出美、善、德行之义。

“化”本义为改易、形成、造化等,如庄子《逍遥游》中“化而为鸟,其名曰鹏”;《易.系辞下》说“男女构精,万物化生”等等。由此,“化”是指事物形态或性质的改变,并引申为教行迁善之义。

“文”与“化”联结使用,是指改造自然、改造社会的活动,它同时也改造“改造者”自身,即实践着的人。所以,“文化”的实质性含义是“人化”或“人类化”,是人类通过社会实践活动,适应、改造、利用自然客体,而逐步实现自身价值观念的过程,是人类有意识地作用于自然界和社会的一切活动及其结果。它包括物质、制度、风俗习惯、思想与价值观念四个方面。

文化是一个生生不息的运动过程。任何一个民族文化,都有其发生、发展的历史。我们中华文化是中华民族对于人类的伟大贡献。其中,独具特色的语言文字,浩如烟海的文化典籍,玩呗精深的伦理道德,精彩纷呈的各类艺术,共同构成了中华文化的基本内容。迄今为止,它是全世界唯一一个传承至今、没有中断、没有被其他文化湮灭的文化。所以,中华文化必然有其不可比拟的优长,比如:第一,在思想价值取向上的人文主义,“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大学》),追求至善,就是一种崇高的人文境界。第二,崇德敬祖的孝道文化,“德不孤,必有邻”(《论语》)、“孝,天之经也,地之义也,民之行也”(《孝经》)。第三,义为先,德为本的义利之辩,“不义富且贵,于我如浮云”、“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论语》)。第四,政治取向上的王道政统,即“修齐治平”的核心思想。“自天子以至于庶人,一是皆以修身为本”,而修身的关键是“有诸己,而后求诸人;无诸己,而后非诸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论语》)等等。第五,圆融并包、尚中贵和的内在品格,“喜怒哀乐之未发,谓之中;发而皆中节,谓之和。中也者,天下之大本也;和也者,天下之大道也。致中和,天地位焉,万物育焉”(《中庸》)。丰富多样而又和谐平衡,是非常有利于多元发展、和平共处的积极思想。在此文化基础上,又自然而然形成了独一无二的精神气质,那就是:以人为本,敬天贵民、知行合一,经世致用、天人合一,追求和谐、亲情至上,重情尚礼等等。

中国民族文化的精神,作为全民族的共同精神成果,在其演进的历程中,逐渐形成了扎根在人们心目中的传统,并成为被全社会广泛认同的文化观念。它超越了阶层和地域,成为牢固的民族文化心理,代代传承,不为外来力量所打破。在世世代代的传承过程中,不断吸收外来文化,融合新思想新观念,形成了生生不息富有活力的文化因素,主要有:

其一,经世致用思想。经世致用思想是儒家文化的基本精神之一,“修齐治平”扎根于人们内心深处的文化观念。“修身”的目的就是“治国平天下”。正是这样积极入世的思想观念,鼓舞了每一个历史时期的人们,使他们为历史进步作出了杰出的贡献。其二,变易思想。我国传统文化一直存在着丰富的变易思想,《易经》就是一部专门讲述变易的哲学著作,对后世影响极大。历代的变革、变法运动也都以儒家变易思想为依据。变易,就不会故步自封、夜郎自大,就能够吸收、丰富、改革、新变,然后进取、进步。其三,民本思想。孟子的“民贵君轻”说一直贯穿在我国的历史文化中,并被历代进步的政治家、思想家发扬光大,使之具有了启蒙思想的色彩。中国传统文化的活力因素不止以上内容,自强不息的进取精神、深沉的忧患意识等,也都贯穿在历史进程中,并对历史发展起到了积极作用。

习总书记说:“中华民族生生不息绵延发展、饱受挫折又不断浴火重生,都离不开中华文化的有力支撑。中华文化独一无二的理念、智慧、气度、神韵,增添了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内心深处的自信和自豪。在5000多年文明发展中孕育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党和人民伟大斗争中孕育的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沉的精神追求,代表着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我们要大力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大力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大力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不断增强全党全国各族人民的精神力量。”又说“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历史和现实都表明,一个抛弃了或者背叛了自己历史文化的民族,不仅不可能发展起来,而且很可能上演一幕幕历史悲剧。文化自信,是更基础、更广泛、更深厚的自信,是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坚定文化自信,是事关国运兴衰、事关文化安全、事关民族精神独立性的大问题。”

当此中华民族实现伟大复兴之际,本书作者集传统文化之精要,梳传统文化之脉络,撰写《中国文化与中国精神》一书,着实有价值有意义。本书从中西文化相比较的大视角出发,具体阐述了中国哲学文化、中国法律文化、中国科技文化、中国民俗文化,以及中国独有的艺术文化,等等。既具备宏阔的视野,也胸怀爱国、自信的立场,同时也不乏具体而详的丰富内容。有提纲挈领的理论,有生动活泼的案例,并图文并茂,文辞畅达,读来颇有酣畅淋漓之快意。

“值此春暖花开、春雨轻飘之际,惟愿此书的问世,给中国文化的研究和爱好者带来丝丝暖人的春风!愿我们研究中国文化与中国精神的热诚,能为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展奉献绵薄之力。”(作者:孙文莲)

责任编辑:王嵩
更多精彩内容请关注
			河北新闻网
			官方微信
			
			河北日报
			客户端
			

相关新闻

电子报
网站首页 我要评论 分享文章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