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头条新闻

直面贩卖儿童问题 河北艺术职业学院舞剧《寻》催泪首演

2017-12-21 13:46:47 来源:河北新闻网
进入移动版,省流量,体验好

图为舞剧《寻》剧照。  实习生张静波摄

河北新闻网讯(记者孙明霞 实习生张静波)12月21日,河北艺术职业学院原创当代小型舞剧《寻》在石家庄国际庄大剧院上演。该舞剧以“寻找失儿”为主题,直面社会中存在的贩卖儿童现象,让观众在舞蹈演员的肢体语言和情绪中感受爱与失去的幸福和痛楚。

一部挑战现实主义题材的舞剧

“这个作品起初只是一个表现失孤过程的群舞,经过一年多的编排和打磨,才有了现在的舞剧《寻》。”河北艺术职业学院舞蹈系系主任金暄介绍说,舞蹈里现实题材的比较少,这部舞剧在创编过程中也遇到了不少困难,如何用舞蹈讲故事,如何让还没毕业的学生找到为人父母的感觉,每一步都走得很艰难,“很多人不理解我们为什么要选择这样的题材,不讨巧又不够美,但我认为最重要的收获就是过程”。

图为舞剧《寻》剧照。  实习生张静波摄

舞剧《寻》是河北艺术职业学院首部由本院教师原创的舞剧,参演的大部分是编导专业的毕业生。为了让学生们的表演更贴近现实生活,主创团队带领他们走访了不少失孤家庭。每一个动作、每一个眼神、每一处情绪,都反复琢磨、反复练习。“我们编导专业已经成立7年了,我们想打破舞蹈只是美的这种状态,我们想告诉观众舞者也可以很走心,舞蹈也可以表达情怀。”金暄说,这种对现实题材的关注,是对舞蹈教学方式的一种深入尝试,也是专业院校的责任和使命。

2016年,《寻》成功入围全国舞蹈比赛,是河北省唯一入选的舞蹈作品,在第八届华北五省市舞蹈比赛、第七届河北省舞蹈比赛中荣获一等奖。2017年,《寻》又同时获得了国家艺术基金、河北省委宣传部、河北省文化厅三项扶持资金。

图为舞剧《寻》剧照。  实习生张静波摄

一部忠于内心而创作的舞剧

纸飞机、丢沙包、“二八”自行车、与人同高的枕木、“会动的”窗户……在这部舞剧中,这些道具与演员之间的互动让观众们体会到了回忆的温馨和美好,也感受到了现实的迷茫与痛苦。

高东,是河北艺术职业学院舞蹈系编导教研室主任,也是这部舞剧的总导演。高东告诉记者,《寻》可以说是他担任总导演的第一个作品,也是第一次走上舞台面对观众。为了确保首次演出能顺利进行,他早早地来到剧场,灯光、音乐、服装、道具,每一个细节都反复调整、反复确认。

图为舞剧《寻》剧照。  实习生张静波摄

谈到道具,最让人印象深刻的就是那一根根与人同高的枕木,演员在枕木上或跳跃、或挣扎,将走不尽又逃不出的感觉表现得淋漓尽致。据高东介绍,为了让枕木既有厚重感,又方便操作,他和道具老师研究制作了近半年的时间,“枕木是个具象的东西,我们刻意把他虚拟化,赋予它丰富的内涵。它既是一条路,也是内心一种牵扯不断的情绪,也是一种阻隔,永远没有尽头。”

图为舞剧《寻》剧照。  实习生张静波摄

“从编剧到舞蹈动作、从服装道具到背景音乐,都是我们主创团队一起创作、编排的。我们就是想为自己的内心做这样一个作品。”高东说,《寻》不是传统意义上的舞剧,它的深度不在于导演或者编剧将情节、叙事舞段、技巧运用得多么繁杂夺目,而在于,它落在我们的心头到底有多重,相信每一位观众都会有自己的理解和感受。

一部悲伤中带着希望与思考的舞剧

“在走访的失孤家庭中,除了感受到痛苦,我们还看到了有些父母眼中的希望。”金暄说,《寻》这部舞剧宣扬的是无论遇到多大的困难,生活还是要继续下去,要怀揣着对美好的回忆和向往勇敢生活下去,而不是一味地表现悲伤和沉重。

图为舞剧《寻》剧照。  实习生张静波摄

当天晚上,观众席中有老人、学生、父母和未成年的孩子,对于这部舞剧,他们都有自己不同的理解。“这部剧最让人感动的地方就是找孩子的细节,一边是孩子在家时的温馨场景,一边是现实中寻找孩子重重受阻,一下子就戳中人心里最柔软的地方了。”演出结束后,米阿姨仍沉浸在剧中,眼含泪水,“希望全社会多多关注贩卖儿童问题,让这种悲剧少发生,不发生”。带着孩子来看剧的米女士表示,这部舞剧的主题很吸引人,也想借着这种形式教育孩子,告诉孩子要如何面对陌生人,如何保护自己。

图为舞剧《寻》剧照。  实习生张静波摄

金暄最后还表示,希望舞剧《寻》可以被观众喜欢,也希望它能走上更大的舞台。作为专业院校的老师,我们今后还将带领学生们尝试更多现实题材舞剧的创作,让更多的舞者唤醒内心的潜能,让观众看到舞蹈的另一面。

责任编辑:孙明霞
更多精彩内容请关注
			河北新闻网
			官方微信
			
			河北日报
			客户端
			

相关新闻

电子报
网站首页 我要评论 分享文章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