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文化要闻

听专家陈书镇讲杂技艺术的“三性合一”

2017-08-22 15:56:36 来源:河北新闻网
进入移动版,省流量,体验好

8月21日上午,国家艺术基金资助项目“滑稽表演人才创新能力培养”培训班的学员迎来了第一堂讲座。国家一级演员,河北演艺集团副总经理,河北省杂技团演艺有限公司执行董事、经理陈书镇担任主讲老师。

着眼重要性 滑稽与杂技辉映

此次讲座的主题是“滑稽在杂技中的运用”,陈书镇老师首先讲解了在杂技中融入滑稽元素的原因——“当下生活节奏加快,民众情绪容易浮躁、紧张,需要放松和宣泄。而‘高、惊、尖’的杂技表演会容易让观众提着一颗心,最终看完或许比上班还累。”这就需要着眼受众需求,增加更多娱乐因子。陈老师强调,滑稽在任何表演形式中的作用都不可替代,表演要关注是否能给受众带去欢乐。随后,陈老师举例道,先前“死亡轮”表演在舞台上出现时,很多观众直呼“受不了”,由此可见太惊险刺激的形式不一定为观众接受。而目前“德云社”等娱乐形式深受大众喜爱,侧面显示出滑稽的重要性。欢乐是分类型的。陈老师不否认简单的“自黑”式逗乐有时受观众喜爱,但他更为推崇“有思想的滑稽”,他希望滑稽人才可以潜移默化地引导观众跟随表演节奏,达到心灵上的沟通,使观众发自内心地获得深层次快乐。

“滑稽与杂技应该相互服务”陈老师循循善诱,给学员讲解滑稽在杂技中的具体应用。他认为现今不同于80、90年代的时候,当今的演员有更多的艺术手段来诠释表演内容。滑稽元素不单单可以用来活跃现场气氛,还可以作为节目与节目之间的串接,站在导演的角度花心思。“筹办每个晚会,都应该绞尽脑汁来做好节目之间的衔接,衔接得越巧妙,越能体现策划背后的功夫。”陈老师鼓励学员们一点点积累、进步,争取弥补中国杂技中的滑稽缺失。

强调必要性 表演脱离高级模仿

陈书镇老师认为,在国外表演形式大量涌入的今天,中国杂技若想走出国门,一定要脱离高级模仿的形式。“中国杂技走到现在,依然是模仿多、原创少。”陈书镇略带惋惜地说,要想撑起来杂技界的篇章,还是需要走创新之路。“不仅仅是取其精华,还要真正地为我所用”,陈老师说:“演员的创作可以随自身条件进行升华。”创作要求表演者有过硬的真本事,以真才实学为基础,才能对来源于生活的艺术进行再加工,呈献给观众独特而自然的风采。同理,内化为自己的知识,而后进行创作,才是杂技艺术合理的发展形式。如何创新呢?陈老师认为,首先要从演员自身做起,找到自身的发展特点。“每个人的体态、性格、思想、所处环境不同,随性、随缘、随形而成的创作是浑然天成的。”在陈老师眼中,每个人都是艺术家,演员应该发回自然优势,发现生活中的点滴素材,进行加工创造。“往往不经意间出现的灵感才是最好的。”陈老师笑着说,刻意雕琢有时会适得其反,自然而然或许插柳成荫。他提醒各位学员,要学会观察生活,用心抓住自己的特点。所谓“有心难成,无心更艰”,一定要凡事带思,让作品符合时代和当地文化的需要。除此之外,陈老师鼓励在场的各位学员进行交流,相互切磋来迸溅灵感的火花。陈老师强调,此次滑稽表演人才创新能力培养培训班就是一次很好的交流机会,呼吁大家把握好时机,多多沟通。

关注随机性 灵机处理彰显风范

作为前辈,陈老师给各位学员讲述了自己登台、观看表演时的宝贵经验——学会随机应变,机智应对突发状况。 “在舞台上,只有你能够控制你自己。”陈老师语重心长地讲到,一旦演出过程中出现问题,唯有灵机处理得当,才能为事后的弥补争取时间。“‘临时救场’有两种可能性,要么照本宣科、暴露问题,要么圆滑过渡,让观众毫无感知。”陈老师以2000年《花木兰》在法国迪士尼的演出为例,赞扬当时“将军”一角的扮演者具备大将风范,在突然发生道具问题后的短时间内把控好了台上局面。陈老师表示,淡然处理台上问题并非易事,这需要经验的积累和从容的气度。同时,表演本事也随时充满“随机性”,表演者应做到成竹在胸,能随机性地添加、延伸表演内容,让表演的内容不再死板,整个表演过程灵动而流畅。(实习记者:王潇珺)

 

专家简介:陈书镇,国家一级演员,现任河北演艺集团副总经理,河北省杂技团演艺有限公司执行董事、经理。由他主演的《狮子舞》1987年荣获第二届全国杂技比赛银奖首奖、1989年第一届中国吴桥国际杂技艺术节金狮奖。《圣坛祭》1995年荣获第5届中国吴桥国际杂技艺术节金狮奖。自2001年担任河北省杂技团团长以来,由他主持策划的杂技节目获国际金奖7枚、银奖5枚、铜奖3枚,先后打造了十余台精品杂技晚会。他于1994年被河北省政府授予“中青年专家”的称号;两次被河北省政府荣记二等功、三等功各一次;2000年被评为“河北省德艺双馨文艺家”;2001年被授予河北省宣传文化系统“四个一批”人才称号、中国杂技家协会“德艺双馨艺术家”; 2003年被中国杂技家协会授予“贡献奖”;2004年被评为“河北优秀青年”,同时省政府给予记二等功一次;2005年荣获“四个一批人才”称号;2007年荣获文化部荣毅仁基金会杂技艺术一等奖; 2009年被河北省政府荣记二等功一次;曾荣获河北省五届文艺振兴奖;2016年荣获 “燕赵文化英才”称号。

责任编辑:王嵩
更多精彩内容请关注
			河北新闻网
			官方微信
			
			河北日报
			客户端
			

相关新闻

电子报
网站首页 我要评论 分享文章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