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大头条

高粱熟来红满天 评剧《红高粱》专家研讨会石家庄举行

2017-08-04 11:59:16 来源:河北新闻网
进入移动版,省流量,体验好

编者按:《红高粱》红剧的见证,裴艳玲到场观看!日前,由摘获“二度梅”曾昭娟主唱的评剧《红高粱》在石家庄的两场盛大演出,引起市民特别是戏迷们的广泛关注,真可谓是“高粱熟来红满天,余音袅袅留心间”。

京津冀精品展演剧目——评剧《红高粱》专家研讨会现场

2017年8月3日,由河北省文化厅,北京文化局,天津文化局主办,河北天明传媒有限公司承办的“京津冀精品展演剧目——评剧《红高粱》专家研讨会”在石家庄人民会堂举行,河北省戏剧家协会副主席兼秘书长、国家一级导演贾吉庆担任主持,各位与会专家和媒体代表接连发言,对评剧《红高粱》展开探讨。

《红高粱》中九儿的扮演者、著名评剧表演艺术家、天津评剧院院长曾昭娟

会上,评剧《红高粱》中九儿的扮演者、著名评剧表演艺术家、天津评剧院院长曾昭娟率先发言,她表示,天津评剧院对此次河北的演出十分重视,导演、编剧、演员强强联合,各主创人员齐发力,精心打造出精品剧目《红高粱》。选择这个题材,一是源于她的中国梦、戏曲梦,希望在自己的有限年华里演遍所有的年代戏,二是九儿身上那种敢生敢死敢爱敢恨的精神深深地打动了她,使她生发出用评剧诠释九儿,用自身演绎九儿的强烈愿望。

省戏剧家协会副秘书长、河北传媒学院副校长、河北天明传媒有限公司总经理李杉

评剧《红高粱》走进石家庄,为大家带来了一场视觉听觉盛宴,无疑是石家庄市人民的福音。河北省戏剧家协会副秘书长、河北传媒学院副校长、河北天明传媒有限公司总经理李杉表示,作为承办方,公司不仅对此次《红高粱》评剧走进石家庄的活动十分重视,还希望将来有更多的文化合作项目,让人民群众有机会感受更多的文化魅力。

《燕赵都市报》文娱中心主任陈延慧

河北新闻网总经理刘成群

评剧《红高粱》在广大观众之中引起了强烈反响。对此,《燕赵都市报》文娱中心主任陈延慧认为,评剧《红高粱》充分考虑到了观众的接纳程度,在表演方面做到了取舍有度。河北新闻网总经理刘成群也表示,8月2日晚《红高粱》评剧演出盛况近乎空前,全场座无虚席,曾昭娟唱声清澈嘹亮,自己当时虽坐最后一排却依然大饱耳福。刘成群总经理还联系到了当前热映的电影《战狼2》,二者都充满了民族精神、家国大爱,以极强的节奏感和热忱的爱国情怀征服了观众。

中国戏曲表演学会常务理事、河北省戏剧家协会顾问刘仲武

中国戏曲表演学会常务理事、河北省戏剧家协会顾问刘仲武认为,这个戏之所以好,是由于导演导得好,编剧编得好,演员演得好。全剧没有一句废话,任何的多一句或者少一句都是赘余。他还强调了细节的重要性,并以剧中“倒酒”这一动作为例,指出倒酒时应“举轻若重”,道具虽然很轻,但是要让观众感到这是很重的装满酒的酒坛子。细节就是一个节点,把握细节是显现质量的不二法门。刘仲武还提到,《红高粱》剧情丝丝入扣,人物既粗犷又细腻,把握形象精准,演绎角色生动,同时于泽麑带领的的乐队与演员相辅相成、别开生面,可以说,很难找出不足。

河北省戏剧家协会副主席、河北省艺研所副所长赵惠芬

河北省戏剧家协会副主席、河北省艺研所副所长赵惠芬首先表达了对天津评剧院的感谢,感谢剧院为石家庄人民带来了这一场可歌可泣、感人心怀的史诗大剧。随后她赞叹道,天津评剧院的每一部评剧都堪称是中国当代舞台的有效积累,体现了对文化品格与戏曲美学的孜孜追求。评剧《红高粱》更是对文学进行了提纯、净化,在“野与文”、“俗与雅”之中走出了一条特色之路,话剧、影视、歌剧的元素共存其中却互不冲突,实属难得,确为精品。

河北省文艺评论家协会副主席兼秘书长、国家一级编剧陈建忠

河北省文艺评论家协会副主席兼秘书长、国家一级编剧陈建忠表示,当下的中国戏剧重视文学层面、导演层面,但实际上,表演层面也毫不逊色,同样值得被分析、继承。对大家来说,《红高粱》这一概念并不陌生。珠玉在前,文学版本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电影《红高粱》也是家喻户晓,电视剧版《红高粱》同样好评不断。但就是在这样的大环境下,主创团队依然扛起大旗,潜心编排,精益求精,评剧《红高粱》大开大合,细腻深沉,在“挑战”中获得成功。

河北省戏剧家协会副主席、著名编剧智全海

河北省戏剧家协会副主席、著名编剧智全海从剧本角度出发,表达自己的见解。他认为,剧本是一剧之本,评剧《红高粱》的成功,很大一个原因在于导演张曼君十分重视剧本质量,不断打磨、修改,使得整场剧的起、承、转、合四个部分都处理得恰到好处。

河北省戏剧家协会顾问、著名编剧刘兴会

河北省戏剧家协会顾问、著名编剧刘兴会表示,评剧版《红高粱》集大胆而成功的改编与个性又艺术的创作于一体。随着时代的发展,观众对戏剧的需求在不断变化,因而戏剧也要不断创新,符合大众口味,适应市场发展。评剧《红高粱》既存生命的张力又有野性的呼唤,主演曾昭娟有主动性、远见性地表达出“九儿”的形象,是整个剧的灵魂之所在。

河北省戏剧家协会顾问、著名编剧陈家和

河北省戏剧家协会顾问、著名编剧陈家和点评道,在评剧《红高粱》中看到最多的就是“人性”,演员真正表达出了高密人民原本的生活状态,让观众从艺术感受出发,看到“壮烈”,听到“悲歌”。这部评剧温暖人、鼓舞人、启迪人,使人观看后眼中饱含泪光,心中充满力量。主演在唱、念、做、打四个方面都演绎得十分细腻,尤其是“唱”的部分,唱功了得,令人惊叹。

与会专家进行讨论

随后,各位专家就评剧《红高粱》的配音、伴奏、过场戏、表演细节各个方面展开讨论。陈家和老师认为,人物“罗汉大哥”在死去之前应增加戏份,只有让观众增加对人物的了解,产生感情的共鸣,才会有“鼻子一酸”的情绪波动,人物的死才会更有分量。但是也有专家持相反观点,认为“罗汉大哥”并不需要增加戏份,研讨会现场气氛一度热烈。

各位专家展开探讨

河北省戏剧家协会副主席兼秘书长、国家一级导演贾吉庆

河北省戏剧家协会副主席兼秘书长、国家一级导演贾吉庆表示,评剧《红高粱》导演好、编剧好、演员好,演出阵容强大,演出效果喜人。同时,河北的演员也应该向曾昭娟学习,练好基本功,向曾昭娟的“金声玉振”唱腔看齐。

河北省文联秘书长张海英

最后,河北省文联秘书长张海英总结发言,从小喜欢听戏曲的她给予了评剧《红高粱》高度的赞叹。她认为,台上的演员有对角色的理解和演绎,台下的观众也有对角色的感悟和解读,这是一种交流理念。当前社会崇尚英雄、敬仰英雄,评剧《红高粱》诞生于这个节点上,可谓恰逢其时。评剧《红高粱》每演一场,每到一个地方,都能激起观众的要求与期望,并引发强烈反响,收获不断好评,这才是红色正剧,才是时代经典。张海英秘书长还结合观剧感受提出“三美”。一是人性之美,不止主角优秀,配角们如王昆老师、剧文林老师也都演得非常精彩,同时演奏乐队开头和结尾的出场设计不乏创意。一部成功的戏,是台前幕后的英雄的共同显现、双重精彩,敢于不独领风骚,这是一个艺术家的胸怀;二是融合之美,现代音乐、戏曲音乐与说唱的融合,增大了受众面积,使得各个年龄阶段,不同文化层次的人都能接受。比如, “求婚情节”的加入,激起了年轻人的兴趣;三是精神之美,现场很热,然而演员的衣服却是棉的,演员们要穿着这么厚的衣服演完两个小时,辛苦程度可想而知,“敬业”二字的精髓被发挥到了极致。

京津冀精品展演剧目——评剧《红高粱》专家研讨会结束,各位专家合影留念

研讨会已进入尾声,然而各位专家们的热情依然高涨。《红高粱》的精彩魅力打动了每一个人,人人有话说,句句赞不停。高粱熟来红满天,余音袅袅留心间。

(实习记者 张潇涵 王潇珺)

责任编辑:王嵩
更多精彩内容请关注
			河北新闻网
			官方微信
			
			河北日报
			客户端
			

相关新闻

电子报
网站首页 我要评论 分享文章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