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文艺锐评

以节日的名义让我们亲近电影

2017-06-19 09:43:41 来源:人民网

这两年的中国社会,尤其年轻人中间,流行一种新的价值观,叫“世界这么大,我想去看看”,或者说“灵魂和身体,总有一个在路上”。有人简单地将其归结为旅游。然而,能随心由性地放下人生的生计压力与责任而一意出走,并不容易。

身边有热爱电影的忙人,发明了一段“电影时间”:工作日临近中午时冲进最近的影院,用足午餐、午休时光,和心仪的电影来一次约会。看罢回程,一路讨论着电影,踏进办公室,立刻就将思维调到工作频道,并无挂碍。这样的“出走”,是从繁琐而限制的庸常生活里伸头透了一口气、吸了一回氧,只要你想,便能做到。

又是一年影视双节至——第二十三届上海电视节和第二十届上海国际电影节相继开幕。持续20多年不断,每年6月中下旬的这一周,都是上海这座城市成千上万寻常人打破有限时空、跳出重复性生活状态来透一口气、吸一回氧的“电影时间”。

一直觉得,不论是上海电视节还是上海国际电影节,最大的意义都不在于评奖、颁奖,更不在于眼花缭乱各种“撩”的明星走红毯,而在于荟萃了多种多样、并不具备可比性的优秀、新奇、有趣电影的集中展映,可以在家门口一口气看到来自世界各地的大师佳作或无名之辈探索之作,让电影节变成一座城市、一个地区全体影迷和大众的嘉年华。在这一周时间里,他们可以不断出离自己的现实经验,追看遥远或切近的别人的故事,领略不同的风景与风情,思索世界与人性的奥秘,轻松开怀大笑几场,怔忡警醒两回,让灵魂在路上,体验到“世界这么大”。

今年的影视双节,“一带一路”是当然的主题。来自“一带一路”参与国家和地区的报名影片,居然多到1000多部。在政府层面上,这是对国家倡议的大力支持和积极参与;对于普通百姓如你我,它更意味着有机会看到更多原本少被关注的诸多国家、社会的影视作品和文化传统,让我们见识和体验到更丰富多彩的世界与人生,而不是只有好莱坞大片和价值观的单调大一统。

今年是上海国际电影节第二十届。回想起24年前的1993年,正是中国电影佳作纷呈、票房却在好莱坞大片碾压下一片惨淡的年景,电影人与媒体都用羡慕口吻谈论着戛纳、柏林、威尼斯电影节,上海就在这时白手起家创造了一个中国人自己的国际电影节,开启一段节日时光,让我们大家一起去看电影。

电影节举办到第二十届,靠着持续不断的勤恳耕耘、涓滴努力,已成为中国电影的重要文化品牌,也已成为提升上海城市文化竞争力的重要品牌资源。依托大国大城,坐拥2300万城市人口、中国电影发祥地的影迷基础和交通便捷越来越有同城效应的长三角城市群,才能聚集那么多影片资源,打造这么多节中节——从“一带一路”参与国家电影到互联网电影节、成龙动作电影周……上海国际电影节早已今非昔比,有了自己的特点和情怀,也有了自己的传统和文化,更懂得与时俱进,总在力争办出新面貌、新格局、新特色。

以节日的名义,让我们去亲近电影!

责任编辑:韩文哲
更多精彩内容请关注
			河北新闻网
			官方微信
			
			河北日报
			客户端
			

相关新闻

电子报
网站首页 我要评论 分享文章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