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头条新闻

林中参天树 撑得古乐兴

2017-03-24 09:25:50 来源:河北日报

屈家营音乐会“踩街”演出。

古乐谱

林中树展示他精心保管的古乐谱。

齐 易

林中树,一个普普通通的农民,大字儿不识几个,一张布满沟壑的脸,写着岁月故事,他不会说、不会道,却为村里请来了一批批国内外的音乐界大专家。

他又太不普通了,他以高度的文化自觉,追问传统文化与现代社会的关系,发动全国音乐界和社会各方力量来研究和保护村里人演了几辈子、传了几代的屈家营音乐会,守护住了中华民族古代音乐之根。

有人称林中树是“农民社会活动家”,他笑而不语。他执拗地认定家乡的古曲是个珍宝,是个世界难见的珍宝。于是,他一辈子为冀中平原的古老音乐会的复兴,为音乐会走入国乐史,一次次奔走、呼号,直到生命的最后一刻。

2017年3月18日,上午八时二十分,一个噩耗传来:为“冀中音乐会”发展复兴做出过巨大贡献、曾经荣获首届“太极传统音乐奖”的廊坊市固安县屈家营音乐会的复兴者林中树先生,因病离世。这个噩耗迅速传遍音乐圈,人们纷纷以图片、文字等各种形式,通过微信、QQ、微博等各种渠道,表达哀思之情,致敬林中树为传承和保护冀中古乐作出的贡献。

3月19日,笔者和中国艺术研究院音乐研究所所长项阳、中央音乐学院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与保护中心主任张伯瑜、中国音乐学院研究生院副院长黄虎等众多专家学者赶到屈家营村,前去悼念这位既普通又非凡的老先生。来自全国各地的多家民间音乐团体代表,也纷纷前来吊唁和献乐。在阵阵乐声中,人们回忆和追念这位老人的历历往事,感慨万千。

一个农村老人的离世,为什么会引得全国音乐界的众多专家学者以及各地民间乐社前来吊唁和献乐?林中树究竟做了什么,才受到如此高的礼遇?我想是因为林中树推动了一个民间乐种的复兴;还因为他与冀中平原的古乐已经融为一体了,他身上有那么多与音乐会之间的故事,那么富有传奇色彩而又耐人寻味;更因为“屈家营音乐会已经成为中华民族音乐学发展史中一个必须叙述的事件,而老林也就成为事件中必须叙述的人物……”

林中树“京城问乐”

屈家营村里的音乐会是祖辈传下来的好东西,可为啥不让演奏了呢?林中树锲而不舍地“京城问乐”。中国音乐学院教授冯文慈听了林中树的介绍,高兴地说:“这个东西啊,是个宝贝!”

事情要从一个古老的民间乐种——“音乐会”说起。音乐会,不是现代人理解的现代意义上的音乐演奏会,而是曾经在冀中地区(含京、津郊区)民间广泛存在的乐种,其音乐风格端庄古朴,其曲牌名可见于唐宋词牌和元明戏曲曲牌,是中国古代音乐的“活化石”。它们与中国传统礼仪规范、当地的民俗和民间信仰紧密联系,具有较高的历史文化和民俗文化价值。但在20世纪70年代,冀中音乐会曾遭到禁演。其后直到20世纪80年代,一些村落才开始自发地恢复村子的乐社。

屈家营村的音乐会起于何时,已无从查考。但从1948年“第四次序谱”的老谱本来推断,在清乾隆年间就已经存在了。林中树是屈家营村一个普通得不能再普通的农民,“但绝对又是个农民中的异数”。他1940年出生,没有正式上过学,只是20世纪50年代初在扫盲识字班里识得几个字。虽然没有入过乐社,也不会韵谱和演奏乐器,但他从小是伴着村里音乐会悠扬的乐声长大的,对音乐会有着本能的喜爱。他说:“这是祖辈传下来的好东西!是宝贝!”可为啥不让演奏了呢?他心里并不认同。生性执着、遇事好追究竟的林中树,决心帮助演奏音乐会的人把这事打听明白。

怎么才能问明白这件事?他先到固安县文化馆,文化馆的老师们看着林中树带来的如同天书般的老乐谱(是与宋代俗字谱相似的草写工尺谱),给不出答案。他想大地方明白人多,屈家营离北京很近,干脆就到北京问问。从1985年冬天开始,他一次次搭乘往北京新发地送蔬菜的汽车去北京:“第一次我跑的中国木偶剧团,他们跟我说,‘我们是耍木偶的,跟你这个啊……不对口’。我又跑北京音乐厅,人家跟我说,‘我们这儿是剧场,这事儿你得跑文化局’。后来我去北京市文化局,人家说,‘我们是北京市的,管不着你们河北省’。后来又有人告诉我了,‘这事儿你得找群众艺术馆’,我又去北京群艺馆,结果碰上人家正搬家,没人理我。我溜达到了柳荫街,恭王府那块儿,看到个大牌子——中国音乐学院,哎,我想这个倒是对口。在这儿我碰到了一个老头儿——中国音乐学院教授冯文慈。”林中树曾为我描述过,最初进京问乐的那段回忆,充满了喜剧色彩。

冯文慈教授在音乐界大名鼎鼎,他听了林中树的介绍,高兴地说:“这个东西啊,是个宝贝!”他又向时任中国艺术研究院音乐研究所副所长的乔建中推荐了屈家营音乐会。当1986年初春林中树见到乔建中时,已经是他为音乐会的事第八次进京了。

1986年3月28日,是屈家营村民无法忘怀的日子,林中树请来了中国艺术研究院音乐研究所的考察组。专家们通过考察,一致认为屈家营音乐会具有较高的民俗文化价值和音乐艺术价值,是过去没有深度关注和研究过的传统器乐组合形态。他们所演奏的曲目,更是历史悠久,全国罕见。

中国艺术研究院音乐研究所考察组的考察定论,引起了“多米诺骨牌”效应,全国音乐界的许多专家学者纷纷来屈家营观摩研究。1986年8月20日,中央音乐学院的老院长、全国政协委员赵沨看完演出后说:“古人说‘天涯若比邻’,北京和屈家营近在咫尺,我们却不知‘宝藏’就在脚下,真是愧对先贤!希望我们音乐界能在今后有补过的机会。”同年11月,时任中国音协名誉主席、全国人大常务委员会委员吕骥和中国音协书记处书记冯光钰等人来屈家营考察音乐会,吕骥为之题词:“移风易俗,莫善于乐。”

屈家营音乐会“迎来送往”

林中树时时刻刻都在为屈家营音乐会操心,推动音乐会走出去、请进来,他那守护和弘扬传统文化的使命感,似乎与生俱来,体现着中国农民可贵的文化自觉意识。

中国艺术研究院音乐研究所及赵沨、吕骥等专家学者的考察不但在学界产生了影响,各路新闻媒体,也纷纷跟进,进而引发了对屈家营音乐会大规模、连续不断的宣传。林中树更是这种报道风潮的推波助澜者。他不满足于一般的报道,就直接给时任中央电视台台长的杨伟光写信,介绍自己村的音乐会。杨台长在接到老林写给他的信后,派《东方时空》栏目的记者专程赴屈家营拍摄了专题片,在中央电视台播放。

林中树还不断地为屈家营音乐会争取演出的机会。1987年5月,音乐会第一次进京,在中央音乐学院音乐厅演出。在演出前举行的记者招待会上,时任中国音协主席的李焕之说:“农民音乐家到最高音乐学府来演出,这在历史上还是第一次。”给予屈家营音乐会极高评价。

屈家营音乐会参加的重要演出还有:1987年6月,为参加“亚太地区传统音乐研讨会”的各国学者演出;1989年正月,被邀请到北京大观园庙会演出;1990年10月4日,为第十一届亚运会演出;1992年5月,受邀参加中国人民对外友好协会为外国驻华大使举办的招待会演出;此外,还曾被邀请到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天津人民广播电台录音。

林中树时时刻刻都在为屈家营音乐会操心,他那守护和弘扬传统文化的使命感,似乎与生俱来,体现着中国农民可贵的文化自觉意识。

从1987年起,屈家营村办起了两个与音乐相关的节日。为了感谢中国艺术研究院音乐研究所对屈家营音乐会的考察发现,林中树与村里人商量将音乐研究所专家来访的3月28日定为本村的音乐节,每年的这一天都广邀专家学者和四方宾朋——开始叫“明白节”,意即从这天开始他们才明白了屈家营音乐会不是旧东西,不是封建迷信,而是传统文化,是国宝!后来又改叫“复兴节”,意即从这天开始,屈家营音乐会才名正言顺地走向复兴。另一个音乐节是每年农历七月十五,是村里的传统音乐节。

音乐节办起来了,林中树的脑子里又涌动着一个愿望:既然各位专家学者们都说音乐会有着学术研究价值,那么什么时候能在村里开个研讨会呢?他为此又不断地四处奔波,事无巨细地多方操持。1995年9月,林中树的这个愿望终于实现了:中国音乐学术界与一个村庄别开生面进行互动的“首届中国民间鼓吹乐学术研讨会”在屈家营村举行。会议代表观摩了屈家营音乐会和另两家同类乐社的音乐演奏,被农民音乐家以高度的文化自觉保存和传承民族文化瑰宝的行为深深感动。

“冀中音乐会”的复兴之路

当屈家营音乐会在林中树的努力下引起轰动后,其他同类乐社也纷纷觉醒了,人们不约而同地想到了一个办法:去找林中树。林中树的音乐会“版图”慢慢扩大,从屈家营到整个冀中平原。

屈家营通往村外的土路,凹凸不平,尘土飞扬。若遇雨季,更是泥泞不堪,难以通行。村里人希望修一条柏油路,让村子和外面的世界顺畅地连接在一起,让更多的人来欣赏他们的音乐会。

想事容易做事难,林中树又开始了他新一波的奔走,他穿梭于固安、廊坊、北京各文化单位和主管部门之间。中央音乐学院原院长赵沨,这次终于有了“补过的机会”,他以时任全国政协委员的身份,一次次写提案,督请地方政府为屈家营村修一条通往外界的柏油路。1997年,屈家营终于得到了林中树磨破了嘴皮子、踏破了脚板子才跑来的50万元人民币的筑路拨款。一条屈家营人日思夜想梦寐以求的柏油路,终于出现在了他们的面前。

路修完了,老林的梦还在继续。音乐会没有活动场地,是一个长期未解决的问题,平常的练习和教授新学员,或是在农舍,或是在露天。甚至每次音乐节,都是在露天的农家院落举行。林中树的下一个计划又来了:在村里修建一个音乐厅!

林中树直接投书文化部,时任文化部部长的孙家正热心支持了这件事,拨款10万元!林中树与乡干部再跑省、市政府,凑够了建音乐厅所需的80万元资金。音乐厅终于在2006年建了起来。现在人们再到屈家营村参加音乐节,可以坐进数百平方米的音乐厅,可以看到村里的民间乐手们都身着统一的演出服装,郑重端庄地坐在台上演奏他们的民间古乐。笙管悠扬,鼓钹响亮,中国乡村的音乐史,就这样又被屈家营人刷新了。

音乐会曾经在冀中地区民间广泛流传,绝不仅仅只有屈家营音乐会一个乐社。当屈家营音乐会在林中树的努力下引起轰动后,其他同类乐社也纷纷觉醒了,他们也要像屈家营音乐会那样让“外面的世界”了解自己!要凭不懈努力为自己的乐社争取一个光明的前途!怎样才能够让外部社会了解自己的乐社?人们不约而同地想到了一个办法:去找林中树。而林中树每遇所求,都是竭力相助。林中树的音乐会“版图”慢慢扩大,从屈家营到整个冀中平原。

1997年,廊坊市安次区东张务村音乐会乐师王顺义给林中树写信,介绍了自己乐社的情况,希望林中树伸援手帮助他们。没想到林中树辗转坐公交车亲自来到东张务村,先对该村的音乐会情况做了一个摸底调查,然后又陪他们到中央音乐学院找有关专家。几经周折,2008年6月东张务村音乐会得以入选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紧接着,保定市安新县圈头村音乐会、雄县赵岗村音乐会等也都找到了林中树,在他的帮助下,渐渐复兴了起来。

“我只是一个农民……”

林中树这样一个普通农民,他所体现出的高度文化自觉,正是中华民族悠久的传统文化得以存续和发展的最重要的原动力。

鉴于林中树先生在复兴传统音乐文化方面的杰出贡献,2012年10月,中国音乐学院把刚刚创立的“太极传统音乐奖”授予林中树。与他一同受到表彰的其他三位获奖者分别是:西方民族音乐学的学科奠基人之一布鲁诺·内特尔、印度著名西塔尔琴大师拉维·香卡、青春版昆曲《牡丹亭》主持制作人白先勇。

该奖是由中国音乐学院和太极传统音乐基金会共同发起和主办的国际性学院奖,授予在传统音乐的表演、传承、理论和传播各领域内有杰出和创意性贡献的个人与团队,特别是对濒临消亡的传统音乐有抢救、保护、再发现和重建功绩的个人与团队。在“太极传统音乐奖”颁奖典礼上,美国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民族音乐学系主任蒂姆西·赖斯教授在给林中树先生的颁奖词里说道:“项目事实在于重建以屈家营音乐会为代表的冀中笙管乐,并对其进行了修复式的传承,使这一续存了数百年的北方笙管乐乐种得以复兴。”

林中树凭着一个农民的执着,为传统音乐的传承和发展不遗余力地上下联络、八方奔走,办成了一件又一件实事。但他却只是躲在角落里,默默地注视着音乐会的成长、壮大。在荣誉和嘉奖面前,他只会很朴实地说:“我只是一个农民……”

林中树获奖了,奖金却给了音乐会。他说:“没有音乐会我也得不了这个奖,这笔钱还是要用在音乐会上面。”

是的,林中树是一个普普通通的农民,而正是由一个个林中树这样的有着文化传承和守护之心的普通人,才撑起了巍巍中华五千年的文脉和民族的脊梁。

“人民,只有人民,才是创造世界历史的动力。”林中树这样一个普通农民,他的行动所体现出的高度文化自觉,正是中华民族悠久的传统文化得以存续和发展的最重要的原动力。

(本版图片均由续铁标拍摄)

责任编辑:韩文哲
更多精彩内容请关注
			河北新闻网
			官方微信
			
			河北日报
			客户端
			

相关新闻

电子报
网站首页 我要评论 分享文章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