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文化要闻

原创是文化生命力延续的根本

2017-03-17 09:25:29 来源:河北新闻网

文/周思明

在近日一个全国性编剧论坛上,来自全国各地的200多名影视编剧汇聚一堂,为影视产业发展建言献策。会上,邹静之、王兴东、兰晓龙、黄会林、王丽萍、张永琛等知名编剧感慨良多:中国影视不缺国际导演,不缺大牌明星,主要缺的是好剧本。改编翻拍多,自主原创少,拆别人毛衣重织,暴露了我们文化原创的极度匮乏。

的确,当前文化艺术领域商业氛围日益浓重,在此情势下,很多制作、播出机构要求编剧一两个月就交出本子,甚至两三天就要编出一部电视剧。如此惊人的产出速度下,自然导致剧本重量不重质、重仿不重创的现象频现。诚如某些评论家所说:“我们之所以对很多现象漠然视之,就因为我们失去了敬畏,没有了底线。一旦突破了应有的道德底线,我们就会做很多不该做的事。只有具备敬畏之心,人才能保持自己的底线和最高的艺术追求。”

如何才能让创作者不做“金钱的奴隶”,创作出更多引领社会、服务人民且富有恒久艺术魅力的精品?归根结底一句话:创作观念是否正确很重要。创作者要做到“为艺术的时间”而不是“为物理的时间”创作。因为,只有真正的艺术作品才能穿透物理的时间,比如中国古典四大名著,比如《牡丹亭》《梁祝》《茶馆》……而我们现在的文艺作品到底有多少具备穿透物理时间的底气?又有多少文艺创作能够紧贴艺术的时间,而不是短暂地昙花一现?在真正的文艺家看来,文艺创作的最高境界,不是故事情节多么荒诞离奇,也不是人物形象多么光怪陆离,而在于戏里戏外有没有人文情怀、人生况味。

其实并不仅仅是文学艺术,综观社会万象,许多行为模式、价值追求、产品形态等,都缺乏源自大地、富有个性色彩和生命气息的东西。有鉴于此,原创的意义就显得尤为重要。谁都知道创新之难,好像所有的路都被人走过了,所有的故事都被人讲完了。清代诗人袁枚在《随园诗话》中引述一个士子的苦闷,有“我口所欲言,已言古人口。我手所欲书,已书古人手。不生古人前,偏生古人后”之长叹,道尽古今创作者共有的难于创新超越之烦恼。

但无论如何,优秀的文艺作品是不能容忍一次又一次的复制和克隆的。失去了创新性、原创性,也就失去了其留存于世的价值。原创的意义在于,它是属于创作者自己的作品,即便别人来做,也做不出“这一个”的感觉。有骨气和良心的文艺家必须坚持原创,真诚写作,淡泊金钱和名利,为大地而歌,为人民抒怀。

有一句话我们一直在说,越是民族的越是世界的。但在很长时间里,许多人心中仍然缺乏中华民族的自尊、自信和自豪感,他们的笔端渐渐流失了历史、哲学、美学、文学、艺术等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可贵元素,如此这般的文化创造,自然缺失了民族性和原创性,其艺术性和影响力也会大打折扣。所以,与其常常抱怨外国对我们的文化了解太少,不如坚守民族立场,弘扬原创精神,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让“中国声音”传唱得更远、更响亮。

文化的生命力在于创造。中华民族之所以能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孕育出博大精深的历史文化,原因就在于她始终保持着旺盛的文化原创力。因此,我们不仅要继承和弘扬前人的文化遗产,更要勇于在新的历史条件下进行新的文化创造,努力用高质量高水平的原创作品,用中华民族创造的一切精神财富化人育人。

责任编辑:张猛
更多精彩内容请关注
			河北新闻网
			官方微信
			
			河北日报
			客户端
			

相关新闻

电子报
网站首页 我要评论 分享文章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