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文艺锐评

直立的人 大写的人 ——评四集广播连续剧《太行山上新愚公》

2017-03-17 09:24:46 来源:河北新闻网

文/何振虎

“人是行走的树,树是直立的人。”在收听完河北广播电视台制作的四集广播连续剧《太行山上新愚公》后,主人公李保国的这句话在我耳边久久回响,挥之不去。我仿佛看到一个高大、和善、执着又不乏幽默的汉子,从眼前走过,渐行渐远,最终矗立于太行山巅的林木之间。

创作立意方面“以树喻人”,是这部广播剧的一大匠心。李保国的事迹已被新闻媒体广泛报道,广播剧作为诉诸听觉的艺术门类,该如何通过声音语言来艺术化地讲述李保国的故事,塑造富有感染力的“太行山上新愚公”形象?创作者首先找到了“树”这个形象,并且在序幕里就开宗明义,以自白形式道出:“人是行走的树,树是直立的人。”这是“戏眼”所在,既点出了李保国的人生基调,也蕴含了李保国与树的关系,寄予着李保国的精神追求和人性高度。

剧中,李保国始终把自己比作扎根太行山区的树,树的形象,树与人的关系,每每在情节关键处出现。比如,在家庭和工作发生矛盾时,李保国对儿子说:“你是爸的孩子,太行山的那些树也是爸的孩子,爸要是舍不下你一个,就得舍下它们千万个。”他对妻子说:“人活着,必须记着自己是棵什么树、应该结出什么果,不然就会变成灶眼里的柴火!”全剧结尾处,树的形象也出现在写给儿子的信(遗嘱)里:“每一棵树都有自己的归宿,不管是万丈悬崖,还是千尺峭壁,不管是阳坡还是阴坡,石头越硬,树的根扎得越深!这,才叫男人!”至此,一棵高大的树、一个直立的人伫立在眼前。

在矛盾冲突中塑造人物,在情节推进中揭示人性,是这部广播剧的一大特色。作为“剧”,对李保国事迹做戏剧化处理以强化故事性,是题中应有之义。广播剧中,剧情的推进主要依靠三组矛盾冲突:科学种植理念与落后生产观念的矛盾;工作与家庭生活的矛盾;崇高的使命感、繁重的劳作与身体健康状况的矛盾。创作者在三对矛盾的交织中,通过一系列充满戏剧冲突的情节和细节,塑造出李保国这个当代愚公孜孜不倦、殚精竭虑、奋不顾身的形象。

更可贵和感人之处在于,这部广播剧在情节推进中恪守现实主义创作理念和追求,着力揭示主人公情怀之崇高和人性之善美。剧中演绎李保国“舍小家为大家”的事迹,注意突出其“舍”的过程中的纠结和“不舍”,唯其纠结才见人性,令人对李保国既肃然起敬,又备觉亲切。剧中展现李保国“忘我”的精神境界时,感性地描述了他的七情六欲,而这份“小我”与“大我”又都统一在其人生追求的轨迹里,因此可信又可爱。“但愿苍生俱饱暖,不辞辛苦出山林”,这句主人公的心语与中国知识分子的优秀传统一脉相承,与当代共产党人的信念高度契合。这些,均没有湮没在概念化的理想和道德说教中,也没有消解在公式化的大话、套话泡沫中,充分体现出创作者的良苦用心。

在肯定该剧现实主义创作方法时,不能不提到结尾那段跨越时空的“生死对话”。这一段采用了具有魔幻现实主义意味的“超现实”手法,恰如其分地表达了亲人的痛苦、思念和乡亲们的感激、惋惜之情,也恰到好处地描绘出李保国对亲人的歉疚、关爱和对乡亲的期许之意,进一步揭示了主人公丰富的内心世界。听着这段不同身份、不同层面的内心表白,令人肝肠寸断,感动万分。这段跨越时空的“生死对话”,完成了李保国故事的戏剧化叙事,既实现了主人公精神境界的升华,更极具压轴收拢的分量。

人物对话角色化、生活化,是这部广播剧的追求。广播剧以人物对话和解说为基础,人物对话是广播剧的主体,是讲述故事、塑造人物、推动剧情发展的主要手段。《太行山上新愚公》中的人物对话极具个性。李保国的语言简洁干净,顺畅而不做作,如“支书加科技,等于生产力”“千日造船,一日过江”……符合一个多年深入农村与农民打成一片的知识分子的语言特色。杨小根的语言,略带刁蛮又不乏狡黠,透着老年农民的倚老卖老和固执。郭素萍与李保国的对话,饱含一个妻子对丈夫的疼爱,虽语言不多,却显出女性知识分子的知性。王双梁、刘平山的语言风格里有着部队复员军人出身的农村干部的干练。其他剧中人物,语言也各有千秋。

语言风格特色的形成,首先得益于编剧的设定和导演的理解与把控,此外,演播演员也功不可没。广播剧要求演员配音个性化、口语化,富于动作性,这一点在《太行山上新愚公》中也很突出。演播演员总体上都较好地把握了剧情,根据情节需要传达情绪,表达准确,情感真挚。尤其是李保国的演播者,按照剧情设定,无论忧虑、欢快、焦急或沉静,语态、语气与语调都随情节场景变化而“随物赋形”,那种情绪在胸又引而不发的拿捏,可谓恰到好处,符合人物的形象与性格。

《太行山上新愚公》的配乐和音效也颇具特色。开篇主题曲深情舒缓,又有几分苍凉,扣人心弦。第二集的“童谣”,动中取静,意境深邃。结尾“生死对话”的配乐,如泣如诉,敲击心灵。剧中其他音乐,基本上也与解说相辅相成,与剧情发展相配合,起到了较好的烘托气氛、感染情绪和深化主题的作用。此外,逼真的音效也很见创作者的认真态度。如全剧开篇,人物出场亮相时“回声”的运用,既交代了太行山的空间环境,又为塑造人物起到了先声夺人的效果。而第四集“风雨青石岭”的音效,则起到了推进情节叙事、树立人物形象的作用,这些音效可谓不着一字,尽得风韵。

总之,《太行山上新愚公》内涵深厚、立意清新、形象鲜明、生动感人,是一部弘扬主旋律的广播剧精品之作。

责任编辑:张猛
更多精彩内容请关注
			河北新闻网
			官方微信
			
			河北日报
			客户端
			

相关新闻

电子报
网站首页 我要评论 分享文章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