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大头条

齐同民:藏品“看管者”

2017-03-13 08:47:34 来源:河北新闻网

齐同民在家中

河北新闻网讯(燕赵都市报记者 孙磊)齐同民,石家庄人,大学文化,文物收藏家,1953年生,曾做文艺工作和中小学语文教师30年,20世纪80年代开始搞收藏。在齐同民的家中,记者看到一米多高的佛像、晶莹剔透的小舍利塔、硕大的玉石算盘、墙上挂着的巨幅字画……齐同民究竟是如何收集到这些古玩的呢?

从小与收藏结缘

“大雅斋”是古代宫廷用来收藏瓷器、古玩的官邸,齐同民的住所在石家庄开发区,取名“小雅斋”,其中的藏品丰富极了,一米多高的佛像、晶莹剔透的小舍利塔、硕大的玉石算盘、墙上挂着的巨幅字画……就连放在角落里、看上去毫不起眼的盛有美酒的酒瓶、装有茶膏的茶瓶,据他介绍也都有几百年的历史。齐同民告诉记者,只要能想到的东西,他这儿可能都有。因为他的收藏不限于某个领域,只要是好东西,他都喜欢。

齐同民的话不禁让人充满了好奇,齐同民是个什么样的人有如此的精力、财力去收集如此多的古玩?他说,许多东西都是稀世罕见的珍宝,那么,他又是如何得到这些宝贝的呢?

原来,这一切并非是偶然。齐同民与收藏结缘,要从他的太姥爷说起。很小的时候,逢年过节,随母亲去太姥爷家串亲戚,都是齐同民最开心的事儿。因为太姥爷家跟别人家不一样,墙上挂满了字画。幼小的齐同民对这些字画表现出一种异乎寻常的热爱,即使听不懂,也总是拉着家人的手,让家人给他解释这其中的奥秘。

齐同民上学读书后,家庭、学校的教育不能满足他的求知欲,他开始四处看书买书,家中至今还保存着他幼时买的成套成套的连环画。零花钱花完了,他就蹲在集市的书摊上看书,一蹲就是一天,直到家人喊他回家吃饭。

1970年,齐同民来到县文工团工作,需要经常下乡演出。齐同民就趁着下乡的机会,四处搜罗喜欢的东西,时间久了,人们都记住了他。后来村里经济条件改善了,建起了广播站,他每到一个地方,都请村里的广播站广播,谁家有旧东西,拿到大队来让他看看……

在文工团工作十年后,他又在中小学担任语文教师二十年。这三十年中,尽管有工作,但是齐同民对于收藏的爱好从来没有放弃过。收藏给齐同民带来的乐趣是无穷无尽的,许多东西在别人眼中可能平淡无奇,可在他看来却是如获至宝。收藏还给齐同民带来了许多意外的收获,他说:“我心里坚信,走万里路,胜过读万卷书。多年来,我走过很多地方,结识了很多收藏界朋友,开阔了我的眼界,补充强化了我的知识结构。我庆幸自己和很多藏友赶上好时代,大家走在了一起玩收藏。”

收藏不为获利为传承

“小雅斋”内的藏品琳琅满目,一进门,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副对联:须知盖世金银宝,借你看管几十年。齐同民说,这句话就是他的收藏理念。

2000年,齐同民退休。如果说退休前,他的收藏还是玩票性质的话,那么退休之后,他几乎把所有的时间和精力都倾注了上去。他是中国收藏家协会的会员,曾任中国收藏家协会玉器委员会的副主任,做过收藏论坛的版主。当年,为了方便逛石家庄的古玩市场,他还专门在高柱附近租了房子。可是因为齐同民的收藏理念与他人有所不同,所以他一度生活十分窘迫。

齐同民并没有被困难所打败,他一直坚持自己的收藏理念。他认为:“古董是为人所珍视的古代器物,是先人留给我们的文化遗产、珍奇物品。在这上面沉积着无数的历史、文化、社会信息,而这些信息是任何一件其他的器物所无法取代的。”齐同民常常对朋友们说:“这些古玩能到我的手里,是一种缘分。它们不属于我,我只是暂为看管。”

秉着这个理念,齐同民对藏品的管理也有一套自己的看法。他说:“每个收藏家都是收藏品的临时‘看管者’。什么是我们自己的?健康的身体、高尚的情操、愉悦的心情是自己的,其他所有东西可以说都是身外之物。有朋自远方来,我把收藏的古酒给朋友品尝,一起感受‘酒是陈的香’的古训;把老茶送给朋友喝,一起体会‘禅茶一味’境界。不亦乐乎!”

不只是酒和茶,即使是珍贵的古玩,遇到懂得欣赏的人,他都慷慨奉送。十余年前,有一位藏友看上了他收藏的两块和田玉,想要高价购买,他拒绝了,却将这两块玉拱手奉上,分文不收。这位藏友为他崇高的风格所感动,从此二人成了无话不谈的好友。因为收藏,齐同民这些年结交了许多朋友,很多人给了他各种各样的帮助。

对于现在收藏界的一些现象,齐同民觉得已经违背了收藏的本质:“上到古稀老人,下到五六岁孩童,看到文物,先问多少钱,这种现象就是不好的。一件器物,它最重要的是身上携带的文化基因和记忆,离开这些,都是虚无的。而文物的虚无还可能导致文化的虚无。”

齐同民说,他就是个普通老百姓,按理说,他没有能力收藏这么多古玩。可是,正因为他收藏从来不是为了钱,所以他的收藏也从来不缺钱。心上不坏,自然有人帮。这些年,通过古玩收藏,他结识了很多朋友,他诚心待人,朋友也信任他,在朋友的支持和帮助下,他才收集到如此丰富的藏品。

传播收藏理念

有些藏家把自己的藏品视为至宝,从不轻易拿给别人看。齐同民不一样,只要有朋友来访,他愿意把自己珍贵的藏品拿出来展示,珍藏的美酒和茶叶也愿意拿出来和朋友们分享。常去他家的朋友会发现,他家中的陈列每隔一段时间都会发生变化。齐同民说,这都是他有意为之的,他觉得这些珍贵的藏品,总是压在箱底,不见天日,是一种损失,因此他会轮番展示一下,让更多的人了解中华民族文化的博大精深。

除了不吝啬展示自己的藏品,齐同民现在也在广泛传播他的收藏理念。做过收藏论坛的他,深谙互联网传播之道,很早之前就开通了博客,博客的阅读量非常高。几年前他还在博客上搞过自己的藏品展,吸引了大量藏友的关注。至今,他在《中国财经报》发表了数篇有关收藏的文章,引起了热烈的反响。有的藏友专程从新疆、内蒙古赶到石家庄,就是为了见一见齐同民,最好能和他交个朋友。对于这些朋友,他也都知无不言言无不尽。因为他深知,搞收藏的人不容易,他们的亲朋好友可能压根就不喜欢这些“古里古气”的东西,加上许多人对收藏不了解、不支持,甚至反对,所以能找到志同道合的朋友非常难得。

齐同民这个人还有一个特点,就是直爽,许多藏家对自己藏品收来时的价格讳莫如深,但是齐同民不一样,他不仅不忌讳,而且会告诉大家,这些东西收来的时候很便宜,并没有你们想象中的那么贵。因为他的直爽,他在收藏中也遇到过坎坷。2009年因为一件藏品他和人产生了纠纷,到最后不得不对簿公堂。这件事前后花费了近两年的时光,耗费了他大量的精力。但是他并没有因此改变自己的初衷,还是坚持以诚待人,大度交朋友。

齐同民说,收藏家们的藏品都不少,我们把每一件藏品不看作值多少钱的死物,而看作一种文化的载体,挖掘、解读其中的内涵,这才是收藏家的责任和使命。

64岁的齐同民身体很棒,现在还经常到全国各地出差,可是他已经开始为自己的藏品找归宿了。他说,收藏几十年,风风雨雨,坎坎坷坷,一路走来,感慨颇多。作为一个中国人,今生可以见到、可以收藏到我们老祖宗留下来的精美古董艺术品,是多大的缘分呀!但是我们必须要明白,收藏品不属于藏家,它们该有自己的归宿,它们属于子孙后代,属于中华民族。通过艺术品收藏,我们得到了愉悦,强化了文化自信,这才是收藏的本质意义所在。

责任编辑:张猛
更多精彩内容请关注
			河北新闻网
			官方微信
			
			河北日报
			客户端
			

相关新闻

电子报
网站首页 我要评论 分享文章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