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燕赵>>石家庄>>新闻热榜

用画笔勾勒乡情乡韵

2017-02-16 15:42:43 来源:石家庄日报

刘现辉说,他会一直坚持创作民俗画,留住家乡的民俗和记忆

刘现辉的民俗画作品《家味道》。

从烤鞋底火儿和打春鸡的传统民俗,到热爱劳动和孝敬老人的传统美德,从儿时小伙伴儿们打野仗,到热闹非凡的乡间庙会……当一幅幅画作摆在眼前时,仿佛让人穿越时空回到了数十年前的赵县。这些有着乡情乡韵的民俗画,均出自工艺美术家刘现辉之手。他用五百余幅民俗画记录下了家乡的民俗、儿时的记忆。

刘现辉今年47岁,是赵县范庄镇曹庄村人。他从事内画多年,并荣获河北省工艺美术家称号。2003年—2008年,他在东南亚多国举办了数次个人作品展。

“说起和民俗画的缘分,那得从小时候说起。”刘现辉说,从小他就喜欢看连环画,尤其喜欢连环画里面的英雄。五六岁的时候,他就开始临摹起连环画中的人物。“我没学习过画画,就将白纸盖在画上描,后来慢慢有了一点儿进步后就在废纸上画。”刘现辉说,刚开始,他临摹的人物简直就是“妖魔鬼怪”,后来才慢慢有了人形,等到他上小学时,已经能照着连环画,像模像样地临摹了。于是他一发不可收,课桌上、作业本背面、橡皮上,甚至连课本的空白地方都被他画满了画。当然,他也因此没少被老师批评,被父母教训。

初中毕业后,喜欢画画的刘现辉到衡水市学习内画,师从内画大师王习三。学成后,他就留在了衡水,开始从事内画。时光荏苒,他从事内画已经20多年了,在业内有了名气。他始终没有忘记自己最喜欢的绘画,除了做内画,空闲时间总会拿起笔画上一幅作品。“主要是画国画,画民俗画,也都是一些传统的题材。”刘现辉说。

从2014年开始,他将精力从内画慢慢转移到民俗画上面。“我是土生土长的农村人,家乡的一些民俗印象很深刻,还有那些童年的家乡记忆更是让人回味。”刘现辉告诉记者,他经过认真的考虑决定创作属于自己的系列民俗画,用画留存家乡的美好。

第一幅民俗画,刘现辉选择了画小时候和伙伴们打野仗的情形。从构思画面到下笔作画,他用了三天时间。一位朋友看到这张民俗画非常感慨,说:“看到这画就像看到了自己小时候,一下子勾起了我小时候的那些记忆,想起和小伙伴儿们在原野疯跑,追逐戏闹。”朋友的评价也鼓励了刘现辉,此后他先后创作完成了五百余幅民俗画。

刘现辉的民俗画作品有《记忆情感系列》《童年的玩系列》《家乡民俗系列》等等,它们是刘现辉对乡村生活超强的文化理解,是反映晋冀鲁豫地域劳动人民生活的民俗画,是对我国建国以来各个时期普通群众生活的文化记忆,是劳动人民生活的真实再现。赏读他的民俗画,浓郁的农村生活气息扑面而来,每一幅画作就是一幅生活场景,满是他的回忆,满是乡情乡韵。

每一幅民俗画上,他还会配上相应的文字解释或者打油诗。比如《家乡民俗系列之打春鸡》,讲述了赵县的一种古老民俗,他配文说:在立春那天,我们老家叫打春。俗话说:“春打六九头”,小时候打春前,大人们会用红布做一个小公鸡,缝在孩子胳膊或帽子上,寓意春吉,不得病。老人们也会去地里捡一点柴火回来烧,说会一家子平安不得病。

《童年的玩系列之托泥钱儿》,讲了小时候制作泥钱儿的过程。他配文说:小时候村里或村边都有大坑,不知道怎么形成的,下雨时雨水都流到里边。坑底有好胶泥,是托泥钱儿的好料。把胶泥经过多次柔和捶打,弄熟了备用。然后找来废电池,弄掉两头的塑料盖,用它们夹住胶泥搓的圆球,在圆球中间穿个棍,两边夹着来回在一个平放的砖上推,去掉两个塑料盖,就成了湿泥钱儿,晒干后用绳子穿起来,就像古代的钱一贯一贯的……

“我画的民俗画,先用铅笔构图,再用毛笔勾勒、晕染,画作只有黑白两色,比较有质感也有怀旧的气氛。”刘现辉说,他的民俗画学习了年画、漫画和连环画等绘画手法,再加以改变成了独特的一种画法。看过刘现辉民俗画的人都惊叹不已,说在这些画作中看到了家乡的影子,看到了自己小时候的影子。

刘现辉不仅绘制了关于赵县传统民俗生活的民俗画,他还到河北省很多地方采风,绘制了多幅关于当地独特民俗生活的民俗画。他说,自己还要继续画民俗画,留下传统民俗的记忆和乡情乡韵的记忆。刘现辉说,赵县钟灵毓秀,名人辈出,近几年全县文艺创作氛围日益浓厚,文学艺术队伍不断壮大,这些都是他的创作的能量和动力。

责任编辑:张猛
更多精彩内容请关注
			河北新闻网
			官方微信
			
			河北日报
			客户端
			

相关新闻

电子报
网站首页 我要评论 分享文章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