头条新闻

创新传承传统文化表现方式 让“古诗词热”持续热下去

2017-02-14 09:10:42 来源:河北日报

提起近期备受关注的电视综艺节目,当属中央电视台大型文化类节目《中国诗词大会》。在刚刚过去的春节假期,它成为少有的能把老中青三代人同时吸引到电视机前的节目。无独有偶,由河北卫视原创的文化类季播节目《中华好诗词》自2013年10月开播以来,也在荧屏内外掀起一波波诵读传统诗词经典的热潮。这些深受观众喜爱的文化类节目,用寓教于乐的方式传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仿若扑面而来的阵阵清风,一点点唤醒潜藏在大众血脉中的传统文化基因。

让老百姓增强文化参与感、获得感、认同感

不管是教师、学生、白领,还是工人、农民、打工仔,来自不同岗位的普通人在《中国诗词大会》的舞台上绽放出不一样的人生精彩。其中,石家庄学院教师王子龙、邢台南和县患癌农妇白茹云、省会六旬修车老人王海军等多位河北籍选手表现抢眼。

笔者采访中发现,在这些河北籍选手表现不凡的背后,有着共同的经历:均参加过河北卫视《中华好诗词》节目。可以说,正是通过这些电视文化节目的发现培养,他们走向了更广阔的舞台。

2014年12月,白茹云走进河北卫视《中华好诗词》节目。“节目组看我没有书可读,送了我一整套唐诗、宋词、元曲。之后,我边放羊边背诗,一步步走上了央视舞台。乡亲们都说,这些电视节目办得好,让我们农民也有机会成为‘文化人’。”

2015年初,王子龙参加《中华好诗词》并蝉联了五期擂主,他诗词储备丰富,儒雅博学,风度翩翩,迅速火了起来。之后,他参加了央视《中国诗词大会》,并最终获得2016年度总决赛季军。

“通过多样化的电视表现手段,可以让经典古诗词走出‘象牙塔’,让传统文化更接地气。全国各地不同年龄不同职业的选手对古诗词的热爱,也经由电视屏幕传递给了更多观众,让传统文化更具人气。”河北卫视《中华好诗词》节目总导演兼总制片人杨宝昆说:“燕赵文化博大精深、气韵独特。我们在节目中注重对河北重信尚义、刚直厚朴等精神的阐释,有效传播了地域文化,唱响了河北声音。”

“《中华好诗词》《中国诗词大会》等电视节目,以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核心,既扭转了人们对古典诗词曲高和寡的固有看法,又满足了他们深入了解传统文化的心理需求,增强了老百姓的文化参与感、获得感、认同感,所以必然赢得观众的认可和喜爱。”河北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刘绍本说。

让“古诗词热”成为提振精神的催化剂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古诗词之所以能够陶冶情操,首先是因为它给予了我们美的感受,进而影响到人们的言行举止、治学修身。”省作协副主席、著名诗人郁葱说。

作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古诗词中所蕴含的精神追求和人生境界,对世人有着深远的影响。“通过诵读、学习古诗词,我获得了很多人生启迪。无论是顺境还是逆境,我都能在前人的经典诗句中寻找到前行的动力,时刻提醒自己失意时不失志,得意时不忘形。”王子龙说,他希望通过自己的行动,影响身边的学生热爱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从中汲取人生前行的力量。

“古诗词伴我经历过生死,帮我排解寂寞,让我看待人生的态度有了变化。”41岁的白茹云说,在罹患淋巴癌的6年间,古诗词成为她的精神支撑,陪伴她跨越艰险,笑对人生。

“诗词类节目往往聚焦忠孝、仁义、爱国等传统文化主题。”郁葱表示,在审美多元化的时代,通过电视节目的传播,古诗词等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可以更好地融入人们的生活,用以涵养自身的精神气象。

让优秀传统文化贯穿国民教育始终

在《中华好诗词》《中国诗词大会》等文化类节目大热的背景下,有学者指出,“古诗词热”不能热在一时,而是要以此为契机,坚守中华文化立场,传承中华文化基因,不断增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生命力和影响力。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沉的精神追求。在现阶段国民教育中,从小学到高中都有语文课程,目的就在于学习母语、了解传统文化。但到了高等教育阶段,许多理工类高校不再重视语文课,我觉得非常遗憾。”王子龙说,优秀传统文化需要终身学习,高等学府应该把传统文化教育纳入全体学生必修课体系。

“学习优秀传统文化是在为人生打底色,是对学生人文精神的熔铸。”刘绍本表示,近年来我省开展的戏曲、书法等高雅艺术进校园活动就是一种有益的尝试。他认为,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全方位融入思想道德教育、文化知识教育、艺术体育教育、社会实践教育各个环节,贯穿于启蒙教育、基础教育、职业教育、高等教育、继续教育各领域,对于推动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具有重要意义。(记者 曹 铮 实习生 甄丹妮)

责任编辑:韩文哲
更多精彩内容请关注
			河北新闻网
			官方微信
			
			河北日报
			客户端
			
电子报
网站首页 我要评论 分享文章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