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艺锐评

新年说鸡

2017-02-03 08:17:31 来源:河北新闻网

□丁 璐

农历鸡年,总要说一说十二生肖里的鸡。

古代,鸡,常被用作祭祀之物。唐代,因玄宗沉迷于斗鸡,使之成了一个行业,驯鸡、养鸡者地位优越。当时,社会上便流传有“生儿不用识文字,斗鸡走马胜读书”的民谣。

民间传说中的凤凰,是一种仅次于龙的图腾动物,在“血统”上,也与鸡近缘。《山海经》等古籍中记述,“有鸟焉,其状如鸡,五彩而文,名曰凤凰”,“黄帝之时,以凤为鸡”。千百年来,凤的地位至高无上,“龙飞凤舞”为皇家所独具,鸡则“鸡毛蒜皮”,与百姓为伍。可是,从形态类别分析,如果真有凤的话,它应该属于“鸡形目”的鸟类。可以说,凤是鸡的文化转型,鸡是凤的世俗化身。

法国人奉鸡为“国鸟”,其实,中国历史上也曾把鸡的地位抬得很高,华夏祖先很早就把鸡视为世俗的“太阳鸟”,对鸡崇敬有加,称其为“德禽”。《尔雅翼》中说,鸡有五德:“首戴冠者,文也;足博距者,武也;敌前敢斗者,勇也;得食相告者,仁也;鸣不失时者,信也。”关于鸡的“五德”有诗赞曰:“意在五更初,幽幽潜五德;瞻顾候明时,东方有精色。”

世俗生活中,雄鸡司晨,母鸡下蛋,使人类获得了很大的实惠。由于鸡的经济价值很高,驯养便利,中国的养鸡史至少已有几千年了。据说,中国最早的“养鸡专业户”产生于汉代,名“祝鸡翁”。据《列仙传》记载,家住河南洛阳的祝鸡翁养鸡百年,有鸡上千,个个有名,一呼即应。白天散放,晚间回到家里,栖于树上。年复一年,居然靠此积累了财富。中国最大的“鸡”也在河南,即信阳的“鸡公山”,主峰名为“报晓峰”,势如雄鸡,引颈迎风,昂立于群山之中。

鸡的司晨报晓,被看成黎明即起的吉兆。鸡,便成了送走黑暗、迎接光明的“阳鸟”“天鸡”。鸡者,吉也,以鸡煞鬼,除秽驱邪,也是鸡在民俗中的重要角色。清人袁枚说:“忽鸡叫一声,两鬼缩短一尺,灯光为之一亮。”尽管鸡与凤沾亲,是吉祥化身,又有“五德”,但若出现母鸡打鸣,就不吉利了。《尚书》有“牝鸡司晨,惟家之索”之说,意思是母鸡若在清晨打鸣,家道便会衰落,喻夫人干政或事物反常。

在农业社会的六畜中,鸡和狗的关系总是难解难分,犬守夜,鸡司晨,各尽其职。有如人之食色,皆为天性。老子有“鸡犬之声相闻,老死不相往来”之语,陶渊明有“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之句。至于“鸡犬不宁”“鸡犬升天”以及“鸡零狗碎”之类,皆有其典,其中,最有意思的是“鸡鸣狗盗”的故事了。

在没有钟表的时代,雄鸡打鸣是人类的主要计时工具之一,特别是在先秦,人们有鸡鸣即起的习惯。各国的疆界、隘口也是闻鸡鸣开关,这才有孟尝君计过秦关的趣事。齐国孟尝君生性好客,门客三千。一次,他率众宾客出使秦国,秦昭王本欲礼聘他为相,后听谗言欲杀之。孟尝君有一门客善于钻狗洞偷东西,他趁夜偷出狐白裘献给昭王的宠妃,以说情放孟。后孟尝君逃至函谷关。因时辰尚早,鸡鸣才能开关,另一门客自称会学鸡叫,可骗开城门。孟尝君大喜,命其一试,果然一鸣惊人,余音袅袅。几声之后,远近村落的公鸡纷纷响应,竞相啼叫起来。关吏揉着惺忪睡眼打开关隘之门,孟尝君等人靠着“鸡鸣狗盗”之士逃回了齐国。

古代诗文中,对鸡的描述不绝于书。从《诗经》中的“风雨潇潇,鸡鸣胶胶”“风雨如晦,鸡鸣不已”,到温庭筠的“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再到颜真卿的“三更灯火五更鸡,正是男儿读书时”……其中,唐代诗人崔道融的《鸡》犹令人印象深刻:“买得晨鸡共鸡语,常时不用等闲鸣。深山月黑风雨夜,欲近晓天啼一声。”

责任编辑:郭凯
更多精彩内容请关注
			河北新闻网
			官方微信
			
			河北日报
			客户端
			
电子报
网站首页 我要评论 分享文章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