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艺锐评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年味

2017-01-27 09:36:57 来源:燕赵都市报

评论员 陈 方

消极的人总是在抱怨年味的寡淡,过年过得似乎不是一个“节”,而是一道“关”;而积极的人却是在创造自己的年味。

春节将至,归意正浓。

好在城市里的车辆越来越少,年前的拥堵给人带来的烦躁也逐渐散去。城市趋于安静,喧嚣了一年的城市也终于到了季候性“空心期”。路上人们笑脸相迎,寒暄问候自然离不开“过年”,只不过,几年之前人们还是问候着“过年准备好了吗?”如今,人们更习惯问候,“过年怎么过啊?”

过年怎么过?几年前这并不是一个问题。除了“回家”,似乎没有太多的选择。春节时家人团圆,这是古老的传统,这背后是“春运大迁徙”的时代镜像。但短短几年时间,人们过春节的方式已日趋多元。7年前,第一次过年出门。大年初一,游荡在苏州的木渎古镇里,饥肠辘辘寻找吃饭的地儿,基本所有的餐馆都闭店,然后才意识到“这是大年初一,又有几个人会像我们这样在外觅食呢”?

很清楚记得,那一年过年旅行在外,身边的一些朋友觉得有那么一些另类。在大多数人的眼里,春节一定是和春联、鞭炮、守岁、饺子、拜年等等习俗紧密结合在一起的。如果再深沉一些,春节还能引发很多人的乡愁想象。习俗是一种传承,她甚至略带仪式感地激发着我们对时间刻度的敬畏,而春节又不仅仅是一个节日,同时也是中国人情感得以释放、心理诉求得以满足的重要载体,某种意义上她还是一种精神支柱。

但你不得不承认,这些“美好想象”正渐行渐远,传统的过节方式正在被打碎,从“过年怎么过”的问候方式里,你就能感知到,更多的人找到了属于自己的过节方式。

过了那么多个春节,除了徒增“又老一岁”的感慨,精神意义上她已不能再给我太多营养。所以,我更愿意将她看作一个能让我多休息几天的小长假,以旅行的方式来振奋我重新出发的热情和动力。如果非要在这个时间节点上寻找年味,我相信“人在哪儿,家就在哪儿”。于我而言,我并不接受那些“年味寡淡”的抱怨,春节作为“除旧布新”的象征,她确实应该有统一的叙事底色,但是,在这种底色之上,每个人是不是也应该有属于自己的过节方式?

到小区门口的小卖部取快递,小卖部的小伙子正准备闭店,他说他晚上要到一个快递分拣站打零工,从傍晚6点到凌晨2点,一晚上120元。小伙子说他昨晚已经忙活了一晚,今天又看了一天店。聊天的时候我能看得出他的疲惫,但对于这些谋生的故事,我总是在心底滋生敬意。年底的时候“狠狠为自己忙活忙活”,小伙子说,“这样回家就更有底气休整休整了!”春节的时候“休整休整”,这是属于他自己的“年味”。

消极的人总是在抱怨年味的寡淡,过年过得似乎不是一个“节”,而是一道“关”;而积极的人却是在创造自己的年味。无论年味是在路上在远方,还是在眼前的诗意里,或是在你难以名状的心绪里,在过年的这个小假期里,你都应该让自己停下来静下来,认真进行一些告别,默默为自己做些总结,然后等一切闹哄哄四散而去。等春节假期过后,该做的事情还得继续,所不同的是,生活或许会有些变化,有可能多了很多希望,多了很多决心,却少了很多负累。也许,这比年味更重要。

责任编辑:韩文哲
更多精彩内容请关注
			河北新闻网
			官方微信
			
			河北日报
			客户端
			

相关新闻

电子报
网站首页 我要评论 分享文章 回到顶部